市水务局敲定2018年工作“大盘”

01-04 08:28  

市水务局在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明确了2018年全市水务工作重点,要求系统上下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科学谋划新时代荆门水务发展方位,做足“水绿”文章,厚植“水安”根基,打造“水美”品牌。

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水利“三网”建设。抓紧补齐补强水利建设的突出短板,加快构建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防洪安全网、抗旱水源网、生态水系网,提高水资源要素和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完成40公里汉江堤防整治,建成马良、南湖泵站,55座小型病险水库加固,长湖湖堤加固水利补短板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富水河、司马河、拾桥河等8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确保汉北河防洪治理工程荆门段开工建设。纵深推进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荆门片)前期工作,配合抓好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坚持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水安全环境。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荆门水利“转型升级版”。按照“建网、连片、互通、利灌、易排、生态、安全”的思路,把防洪水、治污水、排涝水、保供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水利建设转型升级。重点在漳河三干渠灌区推行“三变”:变渠道为河道,变季节供水为常年供水,变串灌漫灌为精准灌溉,建成“优质水道、绿色通道、休闲廊道”,连通灌区135万亩农田、104座水库、8条河流常年用上“漳河好水”,让优质水源生产出优质产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加快实施三干渠、温峡、石门、惠亭4大灌区续建配套更新改造,重点开展塘堰扩挖、渠道疏浚、田间渠系整治、泵站涵闸改造等四大工程建设。再解决1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围绕建设美丽荆门,着力抓好“绿色水利工程”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眼水动、水活、水通、水连,建设水利工程“综合体”,构建水系水脉“互联网”,打造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将汉北河荆门段全线建成“洪水通道、景观河道、生态廊道”。进一步落实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等管理措施,开展京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对14个省级考核的水功能区水质开展监测,确保达到省定指标。指导钟祥、东宝抓好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实现所有水库、湖泊禁投,保护好饮用水源地,完成汉北河等重点河流纳污能力核定。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合理确定水库、河道生态基流下泄指标,维护流域生态平衡。

围绕构建制度体系,培育富有水务特色的“荆门改革品牌”。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重点,努力提高改革的精准化、精细化、精深化水平,确保荆门水务改革成果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位次、在群众中有口碑。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精准扶贫中体现水务担当。坚持“扶贫先扶水”,统筹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灌溉保障等工程,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水利基础。下足“绣花功夫”,帮扶田坑村发展规模化种植、光伏发电等主导产业和新型产业,助力增收脱贫致富。

围绕做大经济底盘,在项目争取中彰显水务作为。进一步对接中央、省水利投入政策,坚定不移地抓大项目、争大投资,促成规划的一批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形成水务促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

围绕构建落实链条,高扬干事创业风向标。推行“一线工作法”、“清单管理法”,挂图作战,强力推进,完成销号。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营造“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局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