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江汉平原上的水韵明珠

01-11 09:16   云上荆门  

经过5年的建设,沙洋潘集湖不仅恢复了生机,而且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进入冬季,沙洋潘集湖也逐渐安静下来,雪和水的呼应略显清冷。但是如果你5月份去,看到的一定是另一番景象。

明媚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如少女身上的舞衣。远处的蛙鸣、鸟叫如同吟唱的乐曲……风起时,你会发现,湖水如少女翩翩起舞。

很难想象,如此美景在5年前居然被当地人称为“死水”。2012年以前,由于养殖户的增加,投肥养鱼、养鸭几乎遍布潘集湖,水体被污染,原本清澈的湖水荡然无存,湖里几乎寸草不生。夏天,隔几十米都能闻到臭味,周围农民从来不用湖里的水灌溉。

据悉,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属长湖水系大路港支流,分东、西两湖,降雨自流入湖,先流入沙洋县毛李镇大路港、彭冲湖,再汇入潜江田关河,是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重要湿地。一直以来,这里都是曾集镇孙店村、龚庙村和泰山村三个自然村村民的生活和灌溉水源。

难道眼睁睁地看着湖泊生态环境一直恶化下去?2010年,沙洋县作出了决定:一定要建好潘集湖,让净水恢复原貌。2011年,沙洋县组织编制了《湖北潘集湖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年,潘集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项目申报成功。2013年1月,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根据规划,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将达502.9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24.09公顷,规划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

保育区将承担保护平原湖泊稀有的沼泽草甸湿地和浅水池塘典型湿地生态系统,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的重任;恢复重建区要起到改善湖泊水质和湿地生态环境,丰富动植物资源和湿地景观的作用;宣教展示区是进行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环保意识的主要区域,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等活动;合理利用区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开发、生态养殖和生态有机种植三个方面,可供开展生态旅游观光、生态养殖、生态种植以及其他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活动;管理服务区作为湿地公园的入口和游客接待中心所在区,将建设管理服务大楼及相应配套设施,并在大楼北侧沿交通道路建设一条购物街。

5年来,沙洋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开展湿地环境综合整治,全面保护和有效恢复潘集湖湿地资源。全面实施坝区“三禁”(禁止旅游、禁止游泳、禁止餐饮),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对湖区和拦汊筑坝、围网投肥养殖乱象进行依法整治。先后生态移民15家农户,拆除鱼塘围堰、拦汊养殖堤坝63处,恢复水域400多亩,拆除违法建设85处、近万平方米,修建环湖及进出通道8.3公里,维护管理站点5处,清除障碍物30余处,清淤5.2万立方米,关停并拆除养鸭棚9个、养鸡场5个,防治清除外来有害生物80余亩,“退渔”“退耕”还湿1255.5亩。种植池杉、垂柳、紫薇、桃花等陆生植物5万余株,以发展芡实、茭白等水生蔬菜为导向,沿湖3976.86亩建设芦苇、菖蒲、荷花等间杂的挺水植物带和荷花、芡实、红菱等分植的水花园。园区水岸绿化率达到78.06%。

站在湖边,清风徐徐,湖水荡漾,可以看见连片野草随风摇摆,飞鸟不时划过水面。“这些水草都是这几年才长起来的,以前没有水草,湖边都是光秃秃的。”沙洋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王小艳说,潘集湖有陆生脊椎动物9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湖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5种,具有水域、沼泽、滩涂、岛屿、农田等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资源。

目前,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以一岛(中心岛)、两湖(东、西)、三园(水花园、农耕文化园、湿地风情园)为重点,打造“环境靓丽、功能齐全、古韵悠长”的生态园区。

5年的努力,一朝蜕变。如今的潘集湖已成为沙洋最大的水生植物展示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水岸绿化样板区,更成为江汉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水韵明珠。(彭文洁 何长青)

来源:中新网湖北

责编:张瑞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