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泥土的欢歌——回顾2017年农机化工作

01-22 10:11   云上荆门  

2017年,荆门市农机系统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创建全国一流农机化工作目标,积极培育农机发展新动能,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装备制造

【数字说话】全市农机装备制造规模企业达7家,固定资产投资近10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近6亿元。

2017年,荆门市农机局围绕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农机产业。截至目前,成功引进深圳静宇鑫、广州鼎诚2家企业,两个项目均已开工生产。

在招商的同时,市农机部门加大服务力度。协助湖北超能农机装备制造做好发电机、拖拉机两个项目的建设和生产,以及7个产品9个目录的鉴定工作。湖北超能发动机生产线已于2017年3月10日试生产,2017年共生产拖拉机740台、发电机组11台,试生产495型发动机12台。督促屈家岭管理区管委会加快豪丰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进度,厂区厂房及科研办公楼道路基本建成,一号、二号厂房主体工程完工,建设面积达3.5万平方米。

关键词:主要指标

【数字说话】2017年,我市农机总动力达47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9%。全市水稻机插率达69%,机收率达99%。

2017年,我市积极向上争取补贴资金,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用于农业生产。全市争取购机补贴资金1.0046亿元,占比全省第一。对重点农机具敞开补贴激发了农民购机热情,截至年底,全市共补贴各类农业机械10333台(套),受益农户7691户,带动农户投入农机化资金3.26亿元。

农机具多了,耕种就更加简单。去年年初,我市制定了《2017年度全市农业机械化科研推广行动方案》,重点在荆沙、荆京、荆钟3条农机化示范带上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推了水稻机械插秧、油菜机械收获及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机械播种、蔬菜机械化生产等农机化技术。并结合“田间日”活动,在东宝区、屈家岭管理区开展了小米机直播技术试验;依托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在京山县、沙洋县开展了水稻田深翻整地作业试验,全市开展土地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达18万亩;在东宝区开展了胡萝卜等蔬菜机械精量播种试验和西兰花机械化种植试验。在沙洋县李市镇开展了500亩花生机械化播种示范;在钟祥市柴湖镇开展了蔬菜工厂化育苗示范;在沙洋县五里铺镇开展了1000亩稻油秸秆还田技术集成示范。

荆门农机化发展获得省农机局肯定。去年,全省双季稻区“补短板促机插”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和全省“三夏”农机化生产现场推进活动均在荆门举办,把荆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省推广。

关键词:跨区作业

【数字说话】近2000台收割机陆续开赴河南、山东、安徽、河北、黑龙江等地收割油菜、小麦和水稻,为跨区作业机手人均增收5万元以上。

2017年4月16日,当年首批跨区作业机手出征,20台收割机奔赴云南收割油菜,拉开了全年农机跨区作业的序幕。

去年,我市继续擦亮“跨区作业”和“农航联盟”全省仅有的两个农机品牌。积极组织开展跨区服务活动,全年共组织了近2000台收割机陆续开赴河南、山东、安徽、河北、黑龙江等地收割油菜、小麦和水稻,为跨区作业机手人均增收5万元以上。

市农机局协助荆门通航公司发起成立了“荆门市通航作业战略合作联盟”。荆门通航在陕西、内蒙古、湖南等地区开展飞播造林、植草和芦苇灭虫等业务,完成飞行1300多小时,作业面积达90多万亩。此外,市农机局还加大无人植保飞机示范推广应用,目前已推广无人植保飞机129架,飞行作业58万亩,培训无人植保飞机操作人员60多名。

市、县两级农机部门探索农机化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依托后港涛旭、五里凯悦、五里祥惠等7家管理规范的规模农机合作社组建了全市首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并与湖北九牛谷农业有限公司联姻,开展“套餐式”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利益联结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机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共生共荣。

关键词:秸秆利用

【数字说话】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1%。发展秸秆企业78家、收储点1297个,新增秸秆企业5家、收储点32个,收集秸秆近15万吨。

在发展秸秆产业过程中,荆门市一直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探索了农机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和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模式。积极推行“农机合作社+维修中心+秸秆收储点”“三合一”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市场主体。重点推进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建立了秸秆板材循环产业园和秸秆基料化利用循环产业园。做实秸秆利用主体,发展秸秆企业78家、收储点1297个,新增秸秆企业5家、收储点32个,收集秸秆近15万吨。全市秸秆利用中,饲料化利用率由19.3%上升到25.3%,燃料化利用率由10%上升到14.2%,原料化利用率由1.1%上升到4.3%,基料化利用率由0.5%上升到1.2%,肥料化利用率由52%下降到46.7%。

去年,荆门市制定了《201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要点》、《关于支持东宝京山发展绿色建材食用菌产业的建议》、《关于完善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的建议》和《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实施细则》等文件,初步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对15个秸秆粉碎还田示范点和10个秸秆收储点进行了奖补。

来源:荆门日报

责编:张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