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彭墩:村民住洋房,拿工资,收入不输城里人

02-02 10:26   云上荆门  

彭墩村蔬菜基地

通往钟祥市彭墩村的马路笔直平坦,路上车来车往,道路两边香樟树如礼兵,排着整齐的队列。

马路两边,是规整的农田,与远处的彭墩小镇遥相呼应。

1月24日下午3点多钟,记者来到彭墩村,映入眼帘的,像极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农家乐商机无限

在彭墩村四组通村水泥路边,有一排排整齐的白墙黛瓦徽式两层的小洋楼。最南边一栋的二层洋楼上,“桃园土鸡火锅店”招牌十分显眼。从敞开的铁栅门进去,里面还有一排长长的二层楼房,厨房里,三四个厨师正在忙碌着。

店主胡应元正忙于安排做菜做饭。室内热气腾腾。“一波客人马上到了,订了三桌。”胡应元介绍。

胡应元是土生土长的彭墩人,今年55岁。家中四世同堂,八口人。说起彭墩村和新农村建设,老胡笑得嘴都合不拢,言谈中充满了自豪。

2006年,彭墩集团张德华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实施迁村腾地工程,首先在四组搞试点,新农村居民点选址就在老胡的旧宅旁边。

老胡的旧宅及周边几户农房拆除后,由彭墩集团出资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建起这一排小洋楼。老胡交了4.5万元,分得了这栋小洋楼,洋楼占地近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2007年,鼓墩集团大力发展旅游业,老胡在彭墩集团和村里的扶持下办起了农家乐。最初在自己小洋楼里办农家乐。5年前,老胡要扩大规模,彭墩集团和村里支持,他在小洋楼院子旁边的空地上新建了这栋二层楼房,楼上楼下10间房,上面做客房,下面做餐厅。

餐馆的生意不错,旺季的时候早餐连着晚餐,淡季时,一天也有上十桌客人。客房的生意也很好,上半年人特多。

老胡家中有20多亩田,10多亩流转给了彭墩集团,还有10来亩田种优质稻和小麦。

“现在种田方便,全程机械化,几乎不用人动手。”老胡说。村里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都有,农忙时忙上几天,其他时候,他的主要精力都在经营农家乐。

去年田里收了2万斤稻谷,他卖了7000 多斤,剩余的加工成米供餐馆自用。“现在生意好,自产的米还不够用。”老胡说。

来这里玩的大都是来自武汉、襄阳、宜昌等周边城市的游客。他们旅游之后,来这里吃农家饭和农家菜。

老胡开的餐馆的特色是土鸡系列火锅,菜是自己园子里的,鸡是自己养的。农家乐旁边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果园,那是老胡的自留地,果园里养土鸡,平时喂的都是稻谷和玉米,与圈养喂饲料的鸡味道就是不一样。旁边还有菜园,一些游客来了,还喜欢自己动手到菜地采摘,其乐无穷。

近几年生意不错。前年,老胡让在荆门市内一企业上班的儿子儿媳辞职回家帮忙。“反正比上班要强。”老胡说。一年家庭纯收入有四五十万元。而在彭墩集团搞新农村建设前,老胡家的收入全靠农田收入,年收入仅万元。

村民种田打工两不误

丁长海是彭墩村一组的村民,今年61岁。他家三代六口人,22亩责任田。以前家里住的是土坯房。2008家,村里搞新农村建设,他们住上了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房前屋后还有小院。6年前,他把六七亩田流转给彭墩集团种植大棚蔬菜,其余留作口粮田。土地流转后,丁长海和妻子到彭墩集团打工,承包了五个大棚的蔬菜种植劳务,每个大棚彭墩集团给他们开工资1万元。儿子和儿媳都在荆门城区打工,两个孙子由两老带。

“现在正是农闲时节,大棚里的作物都已经收获了。”老丁说,他们也不是天天到大棚里去。

过去1年难得落成1万元,现在两老一年纯收入就有10万元。丁长海很知足,毕竟年届花甲,种田、打工和带孙子三不误。

许行彪是彭墩村委会副主任。他家里有27亩田。平时除在村委会上班、种好责任田外,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农业服务:他家里有一台割谷机和一台旋耕机,农忙时还帮村民收割和整田。一季要整一二百亩田,有时候,白天收割,晚上旋田,农忙时,每天休息2小时。

“我一年农机的收入就有5万块。”许行彪说,他一年农田收入加上农机收入,除去家庭日常开支,轻轻松松落成10万元。

晚报记者了解到,彭墩村几乎没有纯农民,不少人将土地流转后在外面或在彭墩集团打工,也有的在做生意。种田从主业变成了副业。彭墩集团实施“二八工程”,目前约有20%的村民在从事第一产业,80%的村民从事第二、三产业。

“能人回乡”,让彭墩变了模样

2006年,是彭墩村民都铭记的年份。这一年,土生土长的彭墩人张德华高票当选村主任,从此,开启了“能人回乡”的创业之路。

十余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让这个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享誉荆楚的明星村。

张德华1984年参加工作,1998年10月下海组建荆富商贸(苏州府)公司,在荆门城区建有3家连锁店。致富后,他不忘村民,只因心中有一个梦:让生我养我的故乡更美丽,让家乡农民更富裕。

回到家乡后,张德华在原荆富商贸的基础上创办了彭墩集团。2008年,张德华担任彭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墩村牵手彭墩集团,开全省之先河,探索出迁村腾地、以企带村、村企共建的“彭墩模式”。全村320户村民喜迁新居,旧宅基地平整后腾出耕地4000余亩。彭墩村依托乡村山水田园、民居风情,建成彭墩乡村世界风景区,打造了彭墩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2013年4月,彭墩乡村世界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

彭墩村提供土地和劳力,彭墩集团提供资金和管理,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彭墩村将闲置的荒山荒水租赁给彭墩集团经营,以企带村、村企共建。彭墩集团先后投资巨款建设健康水产、优质设施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让现代农业在彭墩生根,村党总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全村已经形成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物流仓储五大特色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梦想。

核心解读

何谓彭墩模式?用迁村腾地建设了全国最美乡村;用村企共建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用特色文化提升了彭墩整体形象;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全域流转;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新型农村综合体,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记者 魏平 戴永君 文/图)

专家点评

刘良军(荆门市委党校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彭墩模式”的初步成熟定型,可以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在彭墩村的有效贯彻执行与完美落实体现,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此思想指导下的进一步拓展丰富与创新创造,即农村必须美,关键在于村民群众的心灵美;农民必须富,须有致富能人来带动;农业必须强,首先产业必须发达兴旺。

“彭墩模式”带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是:其一,激发了乡村振兴的主体(即广大村民)勇于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愿意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其二,要重视发挥本地,尤其本村致富能人的带动、示范与组织、引领作用。其三,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难点也在产业。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目标,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既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结合市场需要与消费者需求,不断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构筑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责编:张瑞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