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 奏响改革强音——荆门市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02-05 08:36   云上荆门  

阅读提示:2017年,荆门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发展机遇,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扭住关键、大胆探索,纵深推进改革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回眸2017,荆门改革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一年来,荆门市主动向中央看齐,向省委对标,向问题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一系列改革事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荆门市农村土地按户连片耕种项目、京山县深改组和张德华获首届“湖北改革奖”,获奖数全省第一。

科学谋划,把准方向强推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何坚持把顶层设计与荆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推动改革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荆门,有自己的解题方式。

荆门市坚持开门纳谏和问题导向,年初面向市内外征集改革“金点子”,集思广益。坚持全市改革“一盘棋”,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并逐项明确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坚持重大改革事项集体研究,市深改组先后召开4次会议,市委常委会、市委专题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累计25次研究改革工作,审议通过数十个改革方案,听取数十项改革情况汇报。

推进过程中,荆门市始终坚持“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全面实行各级班子成员领衔推进重点改革项目制度,对市级领导领衔的改革项目进展实行“月通报、季汇报”。市领导领衔的23项重难点改革项目,均做到亲自动手、提锅上灶。

同时,严督实评,建立清单台账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制订改革督察计划,按时间节点开展月度督察、中期督察、重点督察、跟踪督察。市深改组领导分别带队对国家、省级试点项目和重点项目开展专题督察。

硕果累累,改革成效惠民生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直击百姓心中所盼,增加民生幸福感,彰显改革温情底色。2017年,我市的改革可谓是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

——“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试点首开先河。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清单,受到省“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充分肯定。

——农业农村改革次第开花。“农村土地按户连片耕种”再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并荣登首届“中国十大三农创新榜”。全市按户连片耕种总面积达247.2万亩,总体连片率达75.6%。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为湖北样板,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班在我市举行。

——投融资体制改革乘势而上。实施PPP项目30个,吸引社会资本150亿元,实现落地项目数、入选示范项目数等多个全省第一。

——公安改革破浪前行。继续探索“交巡特一体化”警务运行模式,中心城区新建6个警务站和4个治安卡口,市公安局机关18%的警力下沉一线,最大限度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减少发案率。群众对治安状况满意度提升到95.16%,居全省第2。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在全国推广。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改革蹄疾步稳,结出了累累硕果。

扬帆起航,迈向改革新征程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荆门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改革,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这一重大论断牵引改革,用斗争精神抓实改革,勇于担当、接力探索,为荆门建设湖北区域性增长极强化动力支撑。

——突出办好两级改革试点,即: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等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

——突出解决三类现实痛点,即:制约经济发展的痛点、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痛点、影响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痛点。

——突出放大一批特色亮点,对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改革经验,加强全域推广,扩大改革受益面,提升改革知名度。

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荆门改革的航船,正破浪前行。(记者 刘阳刚)

责编:杜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