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大柴湖

03-05 11:24   云上荆门  

今天,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新建新建,几十年后难道还叫新建?还是叫大柴湖好嘛!”50年前,周恩来总理为大柴湖命名。

50年变迁,周恩来总理关心的大柴湖如今大变样,移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总理命名大柴湖区

据资料记载和媒体报道,汉江曾是一条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河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年历史中,汉江干堤和主要支堤溃口73次。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扩大会议决定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5月,周恩来要求时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代表中央主持丹江口工程,9月1日,丹江口大坝开工建设。

1967年3月27日,周恩来签发文件,要求武汉军区解决好库区移民问题。钟祥县于1967年3月在大柴湖设立了新建区。新建区共安置丹江口水库库区移民4.9万人。

1968年深秋的一天,周恩来在中南海听取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同志汇报的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情况。当他得知库区移民顾全大局、舍弃家园迁出库区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嘱咐汇报的同志回去后,要同地方政府一道多想办法,为移民重建家园创造良好条件,使群众早日恢复生产,安居乐业。当他听说集中安置移民的大柴湖区更名为新建区时,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用温和的语气对汇报的同志说:“新建新建,几十年后难道还叫新建?还是叫大柴湖好嘛!”就这样,“大柴湖”的名字从此被确定下来。说起地名演变,很多移民都能说出这段往事,言语中流露出对周总理的深深敬意和怀念。

1968年10月31日,荆州专署专门行文,正式将“新建区”恢复为“大柴湖区”。此后,周恩来还多次向有关方面了解大柴湖的情况,并从国库中拨出专款支持大柴湖的建设。

团结奋进

昔日芦苇荡今朝换新颜

大柴湖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南部。1935年汉江发生特大洪水,堤防溃决,从此这里一片汪洋,人称“水湖”。后来,水湖里长出了可以烧火做饭的芦柴(即芦苇),人们将其改称为“芦柴湖”。芦柴湖面积200余平方公里,一眼望不到边际,于是,人们把这里叫作“大柴湖”。“1968年刚搬来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如今好多移民都搬进了新房,比过去在河南的条件好多了。”柴湖社区新城办事处党支部书记石新华说。

大柴湖历受中央、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2013年7月,省委、省政府明确将大柴湖“开放开发、振兴发展”提升为省级战略,成立省级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促推大柴湖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发展成倍增长。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1倍;财政收入5500万元,比2013年增长了22.5倍;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40元增加到13000元。

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开发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无中生有”培育产业,精品花卉、汽车电子两大产业加速集聚。在精品花卉产业方面,先后引进农青园艺、壹鸣蝴蝶兰等花卉龙头企业,建设3000亩高端盆花生产基地。计划引进东方园林文旅集团,整合升级现有花卉观光产业资源,推动花卉旅游与盆花产业同步发展。在汽车电子产业方面,把汽车电子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建成了50万平方米工业重资产。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住友下属武汉住电电装公司发展汽车线束产业,引进深圳纽维科技发展手机、平板电脑整机研发制造产业,等等。一大批企业的落户极大地提升了大柴湖工业核心竞争力。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按照新农村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快了柴湖新城建设。2017年,新城已完成近40万平方米、2800余套安置房建设,近2000户群众完成选房。三期首开区5.8万平方米安置房加紧建设;5条主干道路全面铺开,“三纵四横”循环路网基本形成。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的加速集聚,也带动了就业。在探索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道路上,大柴湖迈出了坚定一步。

群众生活显着改善。大柴湖以产业扶贫为引领,打出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举措的“组合拳”,贫困群众脱贫进程显着加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最初的12648人减少到目前的385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4%。完成了两批移民避险解困项目申报工作;实施了倒口排灌站维修改造、东西干渠及支渠清淤护坡、中小学校舍改造、柴湖卫生院医技楼建设、三星级福利院建设、低保人员提标扩面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整合移民后扶和两区项目资金3700多万元,实施惠民项目179个。

大柴湖人民与全省人民同步小康的日子指日可待!

来源:荆门日报

责编:张凤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