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中心城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出台 完善“慢”网络,提高出行舒适度

03-07 15:49   云上荆门  

随着严冬的到来,共享单车逐渐远离市民的生活,但它却推动了荆门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的启动,为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体系规划“立下一功”;冬去春来,慢行系统规划即将出台,“两圈、四带、九轴、多环”的慢行主干骨架浮出水面,104个步行交通分区、36个自行车交通分区为今后城市发展布局和建设提供了指导,在今后13年的规划期限内,期待荆城“慢行”空间回暖。

背景:共享单车“点亮”慢行

还记得去年共享单车“空降”荆门时引起的轰动,它带着新鲜感、时髦感和情怀,把人们从汽车里拉出来,让两条腿动起来。在荆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白车、小橙车,其便捷、环保、健康的体验一度让不少人改变了出行习惯,甚至定下健身计划。然而,没过多久,在自行车与机动车、行人争路权、交通安全问题、单车无序停靠等一系列状况的产生,又慢慢将人们推回到汽车内。直到现在,停靠在路边的共享单车已鲜有人问津。不过,绿色出行理念已随着共享单车走进人们的心里。

自行车曾是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一直是最为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在倡导绿色出行的今天,为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切实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2017年10月起,市城乡规划局历时3个月,编制完成《荆门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如今,该规划已进入公示期。

现状:“慢行”环境不乐观

“规划城市慢行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市城乡规划局基础设施科负责人介绍,据调查,目前荆门市民采用非机动化方式出行的占比为46.39%,其中步行出行的就有35.8%。“仅从这一点看,进一步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优化自行车道、人行道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是很高的。”

再从我市城区目前的“慢行系统”现状看,人行道建设有所欠缺,如宽度不足、破损严重、连贯性差等;自行车道普遍缺乏连贯性,被占用现象严重。“虽然近年来,象山大道、月亮湖路及漳河新区新建道路充分考虑了人行与自行车道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整体情况还是不乐观。”该负责人说。

规划:造骨连筋 完善“慢”网络

据了解,该规划范围包含城市外环线以及爱飞客镇、长宁新城、高铁新城等城市新城新区内的用地,形成“两圈、四带、九轴、多环”的慢行主干骨架(如图)。

荆门市规划局供图

“两圈(红、黄圈)”即漳河水库环库慢行圈与中心城区城市慢行圈,其中中心城区城市慢行圈主要沿象山大道、海慧路、仙杨路、尉迟恭路、荆山大道、迎春大道、阳光大道、五一路等城市干道形成。

“四带(浅蓝曲线)”即规划沿浏河-竹皮河、四干渠-海慧沟、焦柳铁路-东宝山-三干渠及总干渠-漳河水库形成四条慢行带。

“九轴(箭头线)”即规划沿荆襄大道、象山一路-月亮湖路、白庙路、迎宾大道、白云大道-G207、深圳大道(G348)、爱飞客大道-关公大道、漳河大道形成九条城市慢行轴。

“多环(细红线)”即规划以城市干道为骨架,构建贯穿中心城区且规模适中的多个慢行环,与各圈、各轴、各带紧密衔接,形成完整的慢行骨架网络。

慢行主干骨架此次规划的一个重点,主要目的是要完善网络、优化布局,保障慢行出行连续便捷舒适安全,塑造荆门特色慢行系统。从细节上看,以共享单车在本地的境遇为例,除了设施的不完善和人的原因外,城市空间布局、大型公共设施分布、地形地貌等也是对其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为此,规划对步行和自行车进行了交通分区,分别将道路两侧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分为三个级别,包括104个步行交通分区和36个自行车交通分区,其中一类区为最适合步行和骑行的区域。

实施:两步走,逐步建成慢行交通系统

规划不可一蹴而就。按照实施步骤,荆门中心城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将分近期、远期两步走。近期至2020年,启动代表性截取的步行道、自行车道的建设,将其打造成示范片区,然后在旧城区及城市重点发展区域逐步推广,同时规范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一系列慢行设施以及城市绿道的初步建设,并强化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提升慢行交通环境。远期从2020年至2030年,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基本建成,公交及绿道网络基本完善,实现“公交+慢行”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通过全面规划,以期达到建立地区差别化的慢行交通设施体系及管理政策,改善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引导自行车的合理使用,鼓励更多的短途出行使用环保、健康的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衔接方式,建立连续性、人车分流、安全的慢行交通体系的目标。”

来源:荆门日报

责编:张凤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