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东宝公安丨实时有我问安暖

03-09 09:46   云上荆门  

荆门市公安局东宝分局“一标三实”侧记

为群众跑腿更勤一点

“我终于有户口了!终于也有身份证了!谢谢警察同志!”当73岁的老人高启军拿到打印有他的名字的户口簿时,开心的握着民警文长彦的手不停致谢。

高启军在80年代初就从宝源集团离职,因人户分离、未办理相关手续,造成他36年的“黑户”生活。原本以为在农村生活,要不要这个户口无所谓,没料到却因“黑户”、无身份证等问题无法享受国家现行的医疗、居住等诸多惠民政策。东宝公安分局龙泉派出所一警区民警文长彦在开展“一标三实”上门走访中获知了高启军所处的困境,经多方协调宝源集团、子陵镇建泉村和两地所属地的派出所,特事特办,共同为遭遇36年 “黑户”的老人开通绿色通道,成功帮其补录户口。

这是东宝公安分局开展“一标三实”工作的一个剪影。 “一标三实”工作的深入推进,让更多的民警走进群众生活,于细微之处解民忧、送温暖。

2017年以来,荆门市公安局东宝分局以“街不漏巷、巷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为工作准则,坚持逐户、逐人进行信息采集,认真组织在全区开展以标准地址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为主要内容的“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集中采集工作。截止3月7日,共采集标准地址269887条、实有人口251457条、实有房屋106827条,实有单位4706条。通过“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成功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2名,服务群众998人次。

离群众的距离更近一点

“警察同志辛苦了,快进屋坐,我们马上配合登记。村里广播天天都在宣传‘一标三实’呢!”在一农户家,村民李大爷积极主动配合民警采录信息工作。

为了使“一标三实”工作达到家喻户晓,最大限度地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东宝公安分局多措并举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分局主动与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互联网等媒体沟通协作,不定时发布“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宣传稿件。利用社区、微信群、QQ群、平安东宝官方微信等互动媒体,扩大宣传覆盖面。各派出所民警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会同镇街和社区干部深入社区、街道、镇村、单位等场所宣传“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惠民利民的重要意义。

“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公安的工作就有多支持,一标三实让我们的工作更接上了地气。”牌楼派出所所长罗帅,在走访群众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中深深感慨。

2万余份宣传资料通过东宝公安民警们的手,一张张递给了群众,赢得的是数以万计的热情笑脸。走百村、入万户,磨破脚皮、说干口水。民警带来一句句安全嘱咐,群众回赠一条条治安动态。

2月26日,龙泉派出所三警区社区民警带领网格员来到建设街更新实有人口信息,这时,一位老人走上前来,拉着民警走到一旁:“民警同志,我要向你举报我的孙子,你们快把他抓起来,只有你们才能管到他、才能救他了!”原来,老人的孙子叫邹某(男,27岁,沙洋人)一直被毒品纠缠多年,导致外债累累,现独自一人租住在一小区内,老人担心孩子从此毁了人生与家庭,思忖再三,老人还是选择了向天天在社区转悠的民警举报自己的孙子。获悉该情况后,民警迅速来到邹某的住处,将其传唤到派出所。经尿检,结果呈阳性。

为群众服务更用心一点

去年12月2日前,在东宝公安分局机关工作了15年的金伟平因工作需要调到了荆门城郊牌楼派出所,分管来龙村、泗水桥村和牌楼村。参警以年来,他头一回到农村派出所工作,派出所只有6人,他两天就要值一次24小时的班,非常辛苦。为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环境,曾动过5次大手术,身体素质大不如从前的他克服困难,每天穿行于各村,用脚步丈量着一方平安。在派出所办公室,很难遇上金伟平,却总能在辖区群众中,看到他的身影。他随身携带了两块充电宝,这样就能保证每天走访群众开展信息采集时手机电量充足。2月13日,农历腊月28,金伟平在牌楼村治保主任的陪同下,又圆满辖区一村组的全部信息采集任务,他开心的跟治保主任说“这下可以过个安心年了!”

为解决“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入户难”问题,东宝公安将“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作为公安工作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警民关系的重要抓手,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通过“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强制性促进警民互动,倒逼民警走街串巷、走村入户,在信息采集中学会做群众工作,让民警眼睛向下“接地气”,成为辖区的“百事通”、“活地图”。

让群众的心更暖一点

“2018年2月9日,我到浏河社区入户采集信息,在一出租屋内发现一名68岁的外地独孤老人,他没有户口,没有亲人,没有生活来源……”这是东宝分局泉口派出所浏河社区民警丁海林的一篇工作日记。

这篇日记中记录的主人公姓苏,68岁,重庆人。1977年,苏某与爱人离婚后只身外出打工,几经辗转到了荆门,租住在浏河社区竹园街一间3平米的小屋内。40年在外,苏某与老家亲人中断了所有联系。2018年2月9日,丁海林走进了苏某的家门,屋内除了一张床,只剩下简单的做饭工具。苏某既无身份证,也无户口,由于年纪过大,有近十个月未打到工,断了生活来源,吃了上顿没下顿。

眼前的一切刺疼了丁海林善良的心,回到派出所后他立即与苏某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联系,得知苏某户籍早在80年代就被注销了。通过双方努力,苏某的身份才有了着落。

丁海林的爱心传递给了全所民警和社区干部,眼看春节临近,大家捐款600元,带着米、面、油、肉等生活物质,送到了老苏家中,让他过上一个饱暖、愉快的新年。

“2018年2月11日,对独孤老人的关爱在继续,争取让他能尽快回家,安度晚年……”这一天,丁海林写进了日记。春节后重庆老家传来了好消息:老苏的亲人,找到了!丁海林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

他就是这样的人,22年,他把一颗心安放在社区,用爱心温暖一方热土,用坚守维护一方平安,负责的辖区发案数连年下降,他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责任区民警”、“全省优秀基层民警”。在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中,他把工作当成服务群众的又一种载体,想方设法去为群众多办事实、多解决点困难。

责编:张瑞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