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廉之感悟

05-23 08:52   云上荆门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关于“廉”的格言、警局不知凡几,廉人、廉吏层出不穷,在时光长河中留下璀璨的光辉和印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征程中,身体力行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学廉、倡廉、守廉,是追求、是责任,更是自由和快乐之源。

“廉”是一种追求。《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从这里提炼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流传几千年的儒家经典,是历朝历代有抱负的读书人终身追求的目标。修身在这里是排在第一位的,修养身心,择善而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受为廉,不污为洁,廉洁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正好是修的对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运用中国传统精粹文化来教育人,引领思想。对党员领导干部,总书记多次引用“为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句名言来概括。这是宋人吕本中所著《官箴》的开首之语。吕本中说,为官者明白了这三项法则,就可以永葆俸禄爵位,可以永远没有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还可以得到部下的爱戴。封建时代的官员尚且有这样的要求,今天我们共产党的“官”,更应做到清、慎、勤,其境界还应该更高。在中央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严以修身在首位,对修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还为党员干部标注了修身立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首先要重视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切实过好生活关,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切实做到慎独、慎欲、慎微,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在我们个人的成长历程和生命旅途中,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地的锻炼和修正,努力将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

“廉”是一种责任。首先是政治责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维护党的性质促使党员干部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证,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违背社会公平正义,违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侵害人民利益,极大的破坏社会风气,动摇人民群众理解认同党的信心,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和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又深刻分析反腐败斗争形势,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动员令,“要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尊崇核心,服从核心,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担当应有的政治责任。其次是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的标准、要求和纪律,规范言行,带动和影响身边人。在家庭责任上,前一段时间一个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网络。视频中,习近平牵着妈妈齐心的手陪她散步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担负家庭责任,算清家庭账,不能看着白发苍苍的父母泪流满面,不能看着子女失去希望,不能看着亲朋好友扼腕叹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先进模范学习,端正家风,培养传承好家风。

“廉”是自由和快乐之源。追求自由和快乐是人的本性和天性。马云对他阿里巴巴员工说要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现在有两句流行的话和广告语:一句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句是“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快乐的向往。但是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说,世界那么大,你有没有资格出去看呢?再美的风景,你有没有好的心情去欣赏呢?人生这一场旅行,你有没有能力顺利走完呢?老子在《道德经》有一句千年之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说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孔子在《大学》中也说过:“知止而后有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知畏、知足、知止。畏法度者最快乐,《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直至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松廉政防线,不踩法纪红线,不违道德底线,“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知足是心灵鸡汤,“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事能知足心常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要活在当下,想的明白,世间万物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到水流处,坐看云起时。堂堂正正,清清爽爽,无惶惑之忧,得坦然之乐,你若无伤,岁月无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