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毛李镇冲刺“全国再生稻第一镇”

12-06 09:38   云上荆门  

图为:沙洋毛李镇再生稻喜获丰收。

11月28日,在沙洋县毛李镇叶湾村的稻田里,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泛起金波,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我家种的23亩再生稻已全部收完,今年气温条件好,产量比去年高,亩产800斤,收购价比中晚稻高一倍。”叶湾村四组村民赵万华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6年前,毛李镇果断调整种植模式,推广质优价高的再生稻种植,从80亩起步到今年种植面积达7.5万亩,让2万农民尝到增收的甜头。

毛李镇水源充沛、灌溉便利。但与沙洋其他地方比,人多田少,人均耕地不到两亩,仅凭传统种植模式很难让农民增加收入。“想要再增产就只有两条路,发展早晚稻或者再生稻。”经过分析,毛李镇农技员方述清提出自己的想法。可农村种田的老年人居多,劳动强度大的早晚稻种植模式显然不适合推广,于是沙洋县决定在毛李镇尝试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种一季收两茬,让农民增收更轻松。

2012年,毛李镇开始试种80亩再生稻,打造以毛李村、长湖村为主的再生稻示范基地。以前,再生稻亩产平均为300斤,2013年,镇政府邀请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等多位专家反复选种,确定新的种植标准,选定6个示范片进行示范推广,当年种植面积6000亩,第一茬亩产2000斤,再生稻平均亩产800斤。随后,再生稻种植迅速覆盖全镇,产量至今已实现六连增。“我们的再生稻以‘天两优616’‘丰两优1号’为主推品种,以村领办合作社为依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割模式,在长湖、叶湾、毛李、江新、双店等核心村建立万亩再生稻连片轮作区。”毛李镇镇长宋军说,目前,在毛李镇24个村(居)委会8000户农户中,大约有6500户种植了再生稻,今年,再生稻为农民增收6300万元。镇里的目标,是打造“全国再生稻第一镇”。“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亩产量,沙洋毛李镇的再生稻在全国乡镇排在前列。”谢华安院士介绍,2015年,全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毛李镇召开,吸引湖南、江西等地种植大户纷纷前来取经。

记者在毛李镇禾香米业公司看到,一袋袋再生稻谷正在卸车,送至生产车间脱谷加工成大米,最后包装成普通袋装、真空装两类产品。“160吨再生稻谷可加工100吨再生稻米,每天生产能力为100吨,我们向武汉、荆州、宜昌客商批发6元一斤,在当地超市卖12元一斤。”公司总经理王卫东说,稻谷来源主要是叶湾村的种植合作社,大米品质统一为“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大米非常走俏,基本没有库存。“打造全国再生稻第一镇,还需要覆盖再生稻全产业链。”毛李镇镇委书记汤祖泉说,目前正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兴叶再生稻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化开发,积极申办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大力推进再生稻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毛李“荆再”再生稻品牌。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 戴辉 通讯员 全凡华 汪国强 张洪

责编:张瑞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