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325名造林大户复绿 万亩荒山变“钱袋子”

01-23 09:48   云上荆门  

“树长大了每亩可赚万元。”1月21日,京山市钱场镇条山上,550亩湿地松郁郁葱葱,造林大户曹会军站在山头憧憬新年。

荒山复绿,难在资金。京山市调动大户积极性,引入社会资本复绿,如今325名造林大户活跃一线,昔日荒山成了“钱袋子”。2018年,京山投资6000万元完成荒山复绿1.36万亩,其中政府投入500万,财政补贴600万,还有4900万全部来自社会资本,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让绿色植物生钱。

高树套矮树亩均收益4000元

1月21日,在孙桥镇冯岭村二组的种子岭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10多位农民正在栽种五角枫和栾树,有趣的是两株大树间隙内还套种一株红叶石楠小矮苗。孙桥镇荒山多,以前因为林地承包碎片化,农民复绿不积极,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2017年,冯岭村引进造林能人王福龙承包经营,他流转荒地450亩种植各类绿化苗木。

“目前已种植五角枫2.58万株,栾树2.7万株,套植红叶石楠3.9万株,投入106万元。”王福龙算账,采取高树套矮树的办法,建成高标准绿化苗木基地,每亩收益4000元,加上政府补贴,一两年就可收回投资。

在钱场镇方岭村,整地、购苗、栽植湿地松等各项造林工程有序推进。方岭村条山、洞子山紧邻武荆高速,以前多次造林均以失败告终,原因是造林难度大、资金需求多、林农单干力度小。钱场镇探索出“村集体+组民入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邻村有经济实力和造林经验的大户曹会军,流转方岭村条山荒地550亩,种植湿地松,套种矮树红叶石楠。由钱场林管站严把苗木关,确保优质苗木上基地、栽得上、能成活。

种树加采摘吸引游客

走进曹武镇花台山村,小桥流水,绿树成林,不断有游客在月季花下留影。“2018年,造林基地实现亩产值6000多元、纯收入40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11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花台农业生态公司总经理石余中是返乡能人,投资3400万元,在900亩荒山上建成一个漂亮的庄园。

石余中介绍,复绿采取立体种养模式,林木以油桃、桑葚等高效经济林和三角梅、月季等优质花卉为主。林下套种芨性子、红丹参、凤仙透骨草等中药材。林中放养中华蜂,实现旅游观光和种植养殖双收益。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基地实行两种经营模式:一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公司与农户按照7:3分享旅游基地的经营红利;二是农户经营管护模式。公司负责经济林基地建设,建成后无偿交予农户经营获益。

“两年挂果,三年受益,复绿赚钱全靠它。”在钱场镇廖冲村,提起十里桃花园,贫困户刘水军一脸高兴。以前,廖冲村荒山环绕,2017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在通村公路两侧建350亩高效优质桃园基地,通过入股方式引资260万,种植3.5万株桃树,打造十里桃花长廊。合作社吸引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每亩收入1万元以内可提成5%,1万至2万元可提成8%,2万元以上可提成10%。入股农民每亩每年获利不低于1.5万元。2018年,廖冲村桃园合作社年收入700万元,带动52户农户(含贫困户9户)增收。

发展2000亩山桐子榨油

“通过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造林、村民集体造林,龙头带动,自主筹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京山市林业局局长裴兆雄说,今年京山复绿重点在发展特色树种山桐子,依托企业开发山桐子附属产品,能美化环境,能产生效益。

在雁门口镇刘集村,昔日荒山上种植了2000亩山桐子,枝繁叶茂,主导这一产业的是京山旭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山桐子被誉为‘树上油库’,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我们的目标是种植20万亩的大产业。”旭华源负责人佘小华说,今后,除了精炼山桐子的食用油外,还将开发提纯亚油酸、生物柴油、有机肥料等系列产品。亚油酸是人体的必需品,高纯度亚油酸目前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每吨批发价20万元,而山桐子油中亚油酸高达60%以上。

旭华源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围绕山桐子产业,实行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通过农民带地入股,农户成为合作社的股东,有保底的股金收入(不低于土地租金)。将大量分散农户纳入其中,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

来源:湖北日报

责编:张凤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