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荆楚楷模”上榜2019年8月“中国好人榜” 一名荆门人上榜!

09-03 08:33   云上荆门  

9月2日,中央文明办在甘肃省嘉峪关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8月“中国好人榜”。经地方初审和网上集中展示、网友点赞评议,共推出103位中国好人。其中,湖北上榜6人。

他们分别是:

30年捐款百万元、助残帮困的自强模范成江组建爱心团队、长期帮助困难群众的个体户曹毕涛主动作为排民忧解民难、把“信访大镇”变成幸福家园的程建胜赶着羊儿奔小康、带领乡亲们脱贫的90后残疾小伙唐根根将军功章压箱底、数十载踏踏实实做普通工人的98岁抗战老兵李少卿行船15年清漂3万吨、双手扮靓“母亲河”的六旬老人毕家培

其中曹毕涛(2015年9月月度人物)、程建胜(2019年7月月度人物)、唐根根(2019年5月月度人物)、李少卿(2019年7月月度人物)、毕家培(2019年6月月度人物)为“荆楚楷模”。

他们为何上榜?

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感人事迹

曹毕涛

“一个人孤身奋战,只能发出点滴光亮;一个团队并肩作战,定能照亮一片天空。”这是市政协委员、京山县义工联合会会长曹毕涛发自内心的感慨。他从一个普通的爱心人士到牵头组建一个爱心团队,做出了许多令世人称道的善行义举。

生活中的曹毕涛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富有,他只是京山县一个普通的个体工商户,靠维修电脑、销售电脑耗材为生,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曹毕涛始终牢记使命,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长期坚持组织义工帮助有需要的人。

2014年3月30日,曹毕涛组织京山义工联和县政协文体联络组,联合举办“守望生命,‘杰’不放弃”募捐义演晚会,为孙桥镇患肝癌的男青年王志杰募捐医疗费。晚会上,京山演艺界的演员们倾情演出,义工和政协委员的带头捐款令现场观众十分感动。当义演募集的49135元善款被当场交到王志杰的妻子手中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曹毕涛悉心管理着600余人的京山义工联。在2014年,他组织义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多达30余项次,参加人数1500余人次,募集善款和物资共计近20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为了京山义工联发展壮大,曹毕涛还探索民间公益组织向农村发展之路。通过与当地爱心人士协商,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京山县义工联在县南部、北部分别成立义工分会,让公益组织覆盖全县城镇和农村。他们热心捐资助学,帮助无数贫困学子点亮自立、自强,实现梦想与希望的心灯;他们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文艺节目、免费体检、理发,让敬老、爱老常态化;他们把环保、红十字纳入义工联服务项目,努力为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鼓劲助力。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曹毕涛说:“我所做的一切只为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爱心涌流,情满人间。这位义工路上的执着行者已作好再出发的准备……

曹毕涛本人先后荣获了“湖北省优秀志愿者”、“湖北好人”、“荆楚楷模”、“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荆门市劳动模范” 以及“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程建胜

程建胜扎根基层,把“信访大镇”变成幸福家园。

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程建胜一直在基层。2016年,他被调去四镇合一的“信访大镇”七方镇担任镇党委书记。

有人劝他:“不做事、不惹事,平稳就行了。”

“组织派我来,不仅要干事,还要干成事。”民办教师拿“白条”来要钱,程建胜新官也理旧账,分年度逐步兑现,拖了20年的“老大难”,有了解决方案。

“全村1400多亩耕地,3个大户占了三分之一!”申冲村村民上访多年。程建胜和村支书多次上门做工作,被侵占的耕地归还集体。“按下葫芦浮起瓢”,大户拿着过去的合同“讨公道”,扬言要告程建胜。程建胜调查发现,合同早已到期……连续3个月,他蹲点督办化解了三个村的土地纠纷案。镇办企业手套厂破产多年,欠债500多万元,债务关系复杂,多次引发上访。  

程建胜上任后,镇骏绮纺织厂急需场地扩大生产。他琢磨,把手套厂厂区租给骏绮,租金用来解决欠账,一举两得。“那是个‘马蜂窝’,别惹火烧身。”知情人好心提醒。“看准了就要干,办法总比困难多。”程建胜说。七方镇随即组建专班,评估风险、制定实施方案。程建胜带着专班和债权人、老职工逐一见面,讲明政策,制定还款方案……

工作26年,转战过6个乡镇,程建胜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大家都叫他“拼命三郎”。

唐根根

唐根根先天肢体二级残疾,四肢无力,身高只有1.4米。2016年大学毕业后,唐根根求职四处碰壁,母亲让唐根根一起去放羊,散散心。看着羊群欢快地跑,唐根根突然想通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城市发展呢?!”

于是,他接管了家里的羊群。春秋两次防虫不够,每个季节加一次除虫;用纯牛奶喂小羊到满月,冬天喂小羊辅以青草,喂半个月才放出去……唐根根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殖,大大提高了羊的品质。

秋天要大量收购玉米秸秆、花生藤、稻草,捆好运回家留作羊冬天的饲料,唐根根经常忙到晚上八九点。遇到羊羔出生,唐根根就给羊羔当“奶妈”,一个一个地给羊羔喂牛奶。卖羊的时候最忙碌,2018年元旦,唐根根和妈妈从凌晨两点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一天卖了60多只羊。有时羊生病了,为了省钱,他自己去县里买药治疗。一年夏天,唐根根和妈妈骑电动车到孝昌买药,回家车胎爆了,两人一下子被甩了出去,唐根根膝盖伤了半边,妈妈更是腿骨骨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底,唐根根卖羊实现纯收入6万多元,成为自主脱贫的典范。

现在,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唐根根建设了高标准羊舍,成立了“根根种养殖合作社”。2018年底,合作社养殖规模达到1000多只,他还为17户贫困户免费赠送种母羊18只,无偿传授技术,带动大家致富。

李少卿

李少卿今年98岁。

1939年,年仅18岁的李少卿参军,并于1941年入党,将人生美好年华献给人民解放事业。和平年代,她脱下军装,深藏了“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等多项荣誉,在医院供应室做一名普通的消毒工。近日,武汉市第四医院人事科在登记离退休老职工档案时,发现了离休职工李少卿的感人事迹。

“看到这么多荣誉,我们很惊讶。老人‘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武汉市第四医院人事科同事们感叹。

1949年初,李少卿在湖北军区宜昌分区医院工作,抢救前线送下来的伤员。身为主治军医,已有7个月身孕的她几乎是整日整夜泡在手术室,饭都在手术室吃。由于长期劳累和吸入太多挥发性麻药,她的胎儿早产夭折。

硝烟散去后,李少卿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地方成为了一名普通职工,在医院做消毒工作。

“光是清洗消毒都要经过好几轮,冬天没有热水,李少卿带领科室同事用冷水反复清洗器械。夏天,他们常常守在高温高压锅前,大汗淋漓地等着器皿消毒然后烘干。”当年的院长梅永固回忆,尽管条件艰苦,李少卿从不抱怨,非常尽职尽责,“如果一台手术出现问题,第一个检查的就是消毒的医疗器具是否合格。李少卿任职期间,全院手术零事故。”

毕家培

毕家培2004年进入黄柏河清漂队,15年来他早出晚归,从49岁到64岁,每天在10公里黄柏河上“泛舟”10至12小时,累计清理漂浮物约3万余吨,守护着黄柏河汇入长江的“最后一道防线”。

毕家培学历不高,工作后,凭借着对船的热爱,很快掌握了大量技术。1982年,27岁的毕家培取得了轮机长资质,即船舶的技术总管,负责船舶所有机械设备、主机系统的运作。后来,他还考取了电工证。

2004年,宜昌市夷陵区组建黄柏河清漂队。毕家培是唯一拥有轮机长资质的人。他参与清漂船“夷陵环保1号”设计,专家把设计图纸带到夷陵时,仅小学毕业的毕家培说设计有缺陷,与专家据理力争。起初,专家并不赞同,但在分析实用性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黄柏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承担着宜昌200万人口饮水和100万亩农田灌溉重任。冬天温度低、空气干燥,江风吹得脸生疼;夏天气温高,甲板温度能到四五十摄氏度。不少清漂队员都离开了,毕家培却坚守至今。

2006年,黄柏河曾一度水葫芦泛滥,毕家培带领清漂队吃住都在清漂船上,平均每天打捞70余吨垃圾,前后干了103天,才完成清理。

经过持续治理,黄柏河水质明显改善,清漂船也换成了小船。毕家培依然每天像雷达一样,在河面上搜寻水草杂物,用双手扮靓着“母亲河”。

来源:湖北宣教

责编:怡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