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新区:保供促民生 春耕保生产

03-07 17:27   荆门广播电视台漳河新区记者站  

漳河新区将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农业生产等相关工作

【导语】连日来,漳河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保宁先后到漳河镇、双喜街道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多次组织召开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他指出,要做好保障服务,落实隔离管控措施,抓好农业生产,保持实干作风。

【正文】在漳河镇、双喜街道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陈保宁要求,全力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做好配送服务,加强调配精细管理,做实求助平台,做优服务岗;全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确保尽快将政策落实到位,将温暖及时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要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全力开展春耕备耕,有序开放农业生产用工;要着力保障生产资料运输;要全力抓好农业技术指导,引导有序、分时、分散下田,不得无故阻拦农民正常的农事活动,抓好产销对接,摸排生产主体,畅通运输渠道,加强商超联系,落实政策保障。

【正文】在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上陈保宁强调,要坚持优先保障医疗和防护用品、充分保障生活物资、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确保不断档、不掉线,做到全力保障医疗和防护物资,全力保障群众生活,全力保障春耕生产。要加强温情关心关爱,加快补助补贴发放,对一线医护人员、一线防控人员和机关下沉人员,要分类制定科学的调休方案,合理安排轮休,避免疲劳作战,要加大滞留新区外地人员救助,加强特殊群体关心关爱,要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松劲、不懈怠,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正文】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董勇等领导参加活动。

合理安排促生产 防疫春耕两不误

【导语】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节,漳河新区农业部门通过多种措施,引导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合理有序开展春耕备耕,确保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正文】双井西瓜是我市特色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总面积达到8000多亩,眼下正是大棚西瓜移栽的关键时期。

【同期声】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双井村党支部书记  刘伟

“现在我们合作社家家户户都在往大田移栽西瓜苗了,按天气如果正常的话,和往年一样5月1号就可以上市了。”

【正文】今年,双井西瓜种植面积新增近千亩,为了帮助新种植户打消技术上的顾虑,农业部门引导合作社建立了网上技术交流群,组织农技专家、种植能手远程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

【同期声】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双井村党支部书记  刘伟

“新种植户基本上技术还有点欠缺,我们基本上采用微信视频、打电话这种方式,按照这个技术规程来说的话,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正文】备春耕保供给,漳河新区农业水利局出台4项措施,科学引导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做好农业生产、农资配送、蔬菜供应。在湖北晨昱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内,播种一个星期的速生菜已经长出嫩芽。

【同期声】湖北晨昱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华

“已经种下去的面积有30亩,已经旋耕的面积有100多亩。”

【正文】据张华介绍,按照农业部门指导要求,蔬菜抢种将持续到3月底,总种植面积500亩,可以保障城区10家门店和5家商超蔬菜供应。

【同期声】湖北晨昱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华

“总的500亩地,持续三个月总量应该在三百万斤左右,然后每天大概供应量是三万斤。”

【正文】目前,漳河新区共有在田蔬菜0.48万亩,每天约有12吨蔬菜上市。下一步,农业部门将按照蔬菜上市商品重量0.4元/公斤人工费、抢种补种100/亩元进行补贴,组织种植主体及大户抢种蔬菜2000亩,及时保障市场供给。

【正文】随着春耕生产,农业机械逐步投入生产作业,为解决群众农业机械加油问题,漳河新区城市管理局驻仙山村工作队将柴油运送到田间地头。

【现场声】漳河新区城市管理局驻仙山村工作队员  徐声富

“喂,你们在哪住呀?我们给你送油来了,好好,我马上就到,不客气。”

【正文】很快,漳河新区城市管理局驻仙山村工作队员徐声富就把柴油送到了需要的农户家里。

【同期声】漳河新区漳河镇仙山村三组  杨文兵

“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出门,我们春耕也很着急,车也没有油,驻村工作队同志们帮我们挨家挨户的把油送到我们,我们自己也要加油,不能影响春耕的生产。”

【正文】目前,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漳河新区仙山村的春耕备耕工作有序进行。

【同期声】漳河新区城市管理局驻仙山村工作队队员  徐声富

“我们在跟他们加油,他们自己也在加油,我们感到比较欣慰。”

【同期声】漳河新区漳河镇仙山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高祚华

“春耕在即,村里的加柴油,还有购买化肥生产物资,我们驻村工作队是城管局都积极的配合,派车派人帮忙农户进行春耕备耕。”

漳河新区:线上线下全覆盖 保供保需保民生

【导语】民生无小事,在疫情防控期间,漳河新区双喜街道为打好居民生活物资“保障战”,听民情访民意,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的供应,组织开展代购+定购实现配送城乡全覆盖、家庭全覆盖。

【同期声】

“这是小南瓜,酸粉子2袋。”

【正文】湖北小乐仙餐饮公司是漳河新区第一批保供企业之一,从2月7号起,通过线上平台定购,平均每天有800多笔订单分拣打包好后,送往居民的手中。

【同期声】湖北小乐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丹

“配送我们现在主要是2种模式,第一种我们是依托饿了么线上平台,对用户精准配送到小区门口,另一种就是启动我们公司的货车进行自配送,除了服务漳河新区的居民以外,我们还为(新区)50多个乡村及社区服务,我们基本是三天一个轮回,50多个乡村都跑到,同时也把乡村滞销的农产品带回到城区。”

【正文】有需要的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或电话下单,急需的生活物资当天或次日便可送达。

【同期声】漳河新区双喜街道碧桂园社区居民  袁先生

“刚开始都是网上下单,后来有电话就直接电话联系,物资还算比较全,在疫情期间需要什么东西都有。”

【正文】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双喜村双喜小区,现有居民1820户3000多人,自疫情发生后,小区实现隔离封闭管理,为保障生活物资稳定供应,村里建起多个微信群,按婴幼儿、药品、生活物资等需求分类管理、统一采购,按照一般村民自行领取,孤老、困难、特殊家庭送上门,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同期声】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双喜村党支部书记  张春丽

“我们是跟外面保供企业联系,配送后,不进我们小区,由我们物业人员和村干部统一在外面领取之后,发放到每一位农户家中。”

【正文】疫情期间,双喜街道整合了多家线上平台和辖区8家超市,守护着辖区2万多户5万多人的民生供应。

【正文】通过线上订购,线下配送,村民们的生活物资得到了保障。可村民们又开始为滞销的农产品发起了愁。面对这一难题,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凤凰村的村干部们变身成为村民们的“大管家”,帮助村民们找销路。

【现场声】

“(与农户电话沟通)有多少(斤)葱呀?一百多斤?你打算卖什么价?价格随行就市,我来找人跟你们对接。”

【正文】一大早,凤凰村村干部周卫的电话就没有消停过。村民们种在地里的菜不能烂在了田间,村里得想办法帮忙销出去。挂掉电话,周卫和村支书丁德春就急匆匆地赶往了这户要卖香葱的村民家地头。

【现场声】

“(与农户现场沟通)葱要代卖的是吗?嗯,代卖我们帮您联系好了之后和你们说,你们再按规矩打包好吧?周主任,我们把菜照一个照片发给别人,让别人看一下品相,定一个价格。”

【正文】拍好照,周卫将图片传给了定点的几家农产品市场和商超,只待定价。

【正文】据村支书丁德春介绍,凤凰村靠种菜为生的村民有20多户,有的农户有销路,他们就负责送货。还有的农户没销路,他们就当推销员,帮忙卖菜。

【正文】一方面要帮村民解决农产品销路,另一方面村干部们还要抓紧帮助村民“代购”生产农资。

【现场声】

“(与农户现场沟通)你需要什么种子,几个农资供应点电话给你们,你们需要什么,是哪个厂家生产的!什么规格的东西,要跟我们叙述清楚。 ”

【正文】无论是买还是卖,村民们当前所紧急的需求都一一记录在村干部的两本台帐里。

【同期声】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凤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丁德春

“老百姓需要的物质,(销)出去的物资和进来的物质,我们办公室有专门的两个人为老百姓进行数据统计,我们汇总以后再和外界联系,把老百姓所有要的东西备齐。”

贫困户鲜鱼销售遇阻 扶贫队及时出手解困

【口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漳河新区制定了战疫情、稳保供、抓生产、强服务、帮销售、排隐患等措施,新区扶贫部门和各级驻村工作队迅速行动起来,投身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正文】漳河新区仙山村脱贫户杨其振原本打算将自家鱼塘里数千斤鱼卖出去,投放一批新鱼苗。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杨其振犯了愁,城乡道路交通管控、市场对接信息不畅,鱼卖不出去了。

【同期声】荆门市漳河新区仙山村村民   杨其振

“现在鱼要着急要把它弄起来,天气一热就损失就大了。算了一下,就是6000斤鱼,也是六块钱一斤,也是(损失)3万多块钱接近4万块钱。”

【正文】就在杨其振着急的时候,驻村扶贫工作队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做起了“销售员”。

【同期声】漳河新区城市管理局驻仙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朱力平

“他要投入新的鱼苗,所以我们想贫困户之所想,急贫困户之所急,我们这一次来帮他把这个鱼一起调出去,这是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收获,对他来年的新春也是一个希望。”

【同期声】荆门市漳河新区仙山村村民   杨其振

“天天在屋里愁,现在我这个心,定心丸就放下来了,搞了以后,我们继续在搞(养鱼)。”

【正文】为了减少疫情对贫困户新一年生产生活的影响,新区各级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当起“销售员”,对疫情期间贫困户滞销农产品的种类、数量、品质进行了全面统计,建立起销售信息台帐,同时在各社区平台、小区微信群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做到应销尽销。截至目前,漳河区收集贫困群众待销农产品信息33条,促成购销对接18次,销售金额6万多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