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荆门网络媒体“荆采行”丨走进京山市高枧村、丁家塝村

©原创   06-04 18:02  

6月4日上午,由荆门市委网信办、荆门市扶贫办共同主办的2020年“网络媒体‘荆采行’——深入扶贫一线”系列采访活动启动,首站为京山市。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开展此次活动,旨在推动互联网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助力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活动邀请了中央、省级、地方等网络媒体、政务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参加,包括国际在线、中新网、中国发展网、荆楚网、腾讯大楚网、新浪网、百度、长江云、荆门日报新媒体、荆门晚报新媒体、荆彩网•云上荆门、荆门新闻网、荆门政府网、荆门社区网、荆门论坛等,有摄影拍客、直播达人、视频拍摄者等,不乏粉丝量过百万,将通过网络,让网民感受到农村的新格局新气象。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直播回放】

此次活动首站——京山市

6月4日上午

媒体记者在京山市绿林镇高枧村参观桑葚基地产业,采访脱贫典型(村民)

近年来,高枧村结合全镇生态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契机,该村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按照“打造乡村旅游脱贫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创新求变、大胆尝试,大力推进高枧村美丽乡村,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铁皮石斛基地


桑葚基地


高枧村扶贫产业农产品

村支部书记周定文介绍,该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紫秋葡萄115亩、桑葚105亩基地;采取“公司+村级”共管合作模式,新建铁皮石斛基地50亩。以“能人+基地+农户”模式,新建软籽石榴项目基地20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白芨、苍术、柴胡等品种中药材150亩。

高枧村党支部书记 周定文

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贫困人口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荆门市扶贫办副主任唐定勇在直播现场详细介绍了目前作为深度贫困村,如何结合实际,发展扶贫产业。

荆门市扶贫办副主任  唐定勇

近年来,我们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一关键,精准精细施策,不断做实贫困人口增收地盘。

一是加强产业谋划。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业”,逐村逐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因村、因户制定切合实际的小养殖、小作坊、小庭院等家庭产业。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为支持产业扶贫,从中央到市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小额扶贫信贷、扶贫项目资金、产业奖补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在激励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方面已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贫困户产业发展技能弱是普遍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建立了产业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机制,目前,全市276名产业指导员和346名科技特派员全部下沉到村贴近服务,因人因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化解产业发展风险。

四是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贫作用,通过合作、合伙、合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不断规范利益联结机制,最大程度保障贫困户的收益。比如,高枧村以“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建设的50亩铁皮石斛产业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建设的115亩紫秋葡萄和65亩桑葚产业基地,就是很好的扶贫产业发展探索。




6月4日下午

京山市新市街道丁家塝村参观、拍摄新市丁家塝村郝敬书院、楚望讲学堂、夫子艺坊等地,采访就业增收贫困户(村民)。

丁家榜村地处城区西郊5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86户1509人,版图面积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2亩,山林面积5000亩。村北部山脉连绵,名柏古柳,清泉古洞,山灵水秀,自然风光旖旎,境内文庙遗址、夫子旧居、农业遗迹等古迹遗址众多,历史人文底蕴深厚。

图片来源荆门社区网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文化兴村的理念,深入挖掘明晚期经学大家郝敬文化资源,将郝夫子经学思想、人文轶事与文创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相结合,擦亮“经学大家.郝敬故园”文化品牌,打造成集国学文化传习、耕读文化体验、室外课堂教育于一体的丁家塝耕读小镇。


利用废旧农舍建成的郝敬书院,挖掘整理了郝敬经学、文学作品和生平事迹,建成“楚望讲学坛”“康乐园”“草庐问经”等夫子文化主题展示区。





每周举办国学讲座和亲子活动,打造成“童蒙养正.启智明礼”国学教育基地,经过数周的迎客测试,已成为京山市民近郊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周末亲子文旅小集市,一个以郝敬文化为底本的耕读小镇雏形已成,成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样板地。

来源:荆门广播电视台 云上荆门

编辑:云薇

审核:何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