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40万到脱贫奔小康  面对命运她百折不挠——黄其霞的脱贫致富路

08-03 11:01  

今年50岁的黄其霞是沙洋县滨江新区枣林社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口3人。

2011年3月的一个夜晚,儿子黄鹏突发车祸,当场不省人事。得知消息,黄其霞火速赶到医院,看到孩子头部凹陷,面目全非时,整个人崩溃瘫倒在地。经过紧张的救治,医生向黄其霞交了底,儿子黄鹏只有20%的生存希望,并且救活了,也可能会是植物人。如晴天霹雳一般,本来一个幸福美满三口之家瞬间掉进无底深渊。

含辛茹苦养育二十余载,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黄其霞心如刀割,她下定决定,一定要让儿子得到最好的医治,哪怕他变成一个植物人,也要养他一辈子。四处求医和借债,黄其霞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举债40万元。家庭被伤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半年的精心照顾,儿子黄鹏手脚开始有了知觉,并睁开了眼睛,能够静静聆听黄其霞讲话,但生活已不能自理。一年后,黄鹏被残联定为智力二级残疾。

2012年社区根据黄鹏实际情况,为黄鹏办理了低保,减轻了医疗上的负担,让黄其霞一家人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为一家人的生活鼓起了勇气,燃起了希望。2013-2014年五洋路、工业七路、枣林社区安置区等县重点项目开始建设,黄其霞一家得到征地补偿30多万元,全部用于了还款。

2014年黄鹏一家通过申请、评议、公示,确定为贫困户,扶贫医疗救助政策对黄鹏的病情得到了更大帮助。站在公示栏前,黄其霞看到贫困户中家人的名字,她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暗下一个决心,一定要摘下贫困帽子。

精准扶贫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包联干部多次上门帮助出谋划策,鼓励黄其霞发展产业。黄其霞家贫志不短,2015年她依靠自己的缝纫特长在安置小区办起了缝纫便民店,为居民缝衣制衣补衣。居民的衣物坏了要换一条拉链,学生的书包背带断了要重新钉接,他们找到黄其霞,黄其霞都免费为大家服务。虽然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但她无私又热心细致的服务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因为孩子的意外,黄其霞的丈夫孔令旋长时间思想消沉,黄其霞的百折不挠和政府的关怀激励使他重振信心。他发挥自己做木工的技能特长,干起了房屋装修。不辞辛苦四处接活的孔令旋态度勤勤恳恳,活干的精致漂亮,得大家好评。通过夫妻两人努力,2015年还清了所有家庭债务,并顺利脱贫。2018年黄其霞缝纫制衣年纯收入1万多元,孔令旋(木工)房屋装修务工收入3万多元,合计纯收入4万多元,全家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

黄鹏每一年都要去医院做几次康复治疗,一住就是一个月,黄其霞既要陪同孩子做康复治疗,还要照理家庭,为丈夫、孩子洗衣做饭,虽然忙碌又操劳,但她从来没有怨言。她说,她的生活在一天一天都在变好,是国家和社会给了她希望;现在黄鹏在一天天好转,吃饭穿衣能够自理了,还能在小区周围自己活动,孩子也给了她希望。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针对贫困人群,社区“两委”干部通过建立微信群和主动上门的方式了解他们家庭生活需求,统一代购后送至家中。享受国家照顾,黄其霞也萌生了为疫情防控做些贡献的想法,捐款200元。黄其霞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初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们度过了难关,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实现了脱贫。今年国家遇到了这么大的疫情,国家有难,我们也要懂得感恩,捐份钱支持国家抗击疫情,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我们不能做什么,只希望这一点点心意能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哪怕是买一个口罩,也能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多一点的保护。

现在黄其霞一家人脸上挂上了笑容,感觉自己的腰杆挺直了,说话也有底气了。她逢人就讲党的政策好,精准扶贫包联干部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帮她出谋划策增加收入,帮助她渡过难关,这一生她都不会忘记。黄鹏的身体也在不断恢复,给一家增添了无限的力量以及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家人鼓足干劲,致富路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兴高采烈奔小康。

来源:沙洋县滨江新区

编辑:杨帆

审核:何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