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荆门荣获桂冠,在全省率先实现“首创首成”目标。
荆门300万人民,每一位都是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捷报传来,大家纷纷点赞,非常自豪。
荆门市民 张孝梅:“今天收到这个信息之后,我们都很激动。作为荆门市民的话,这个首创首成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以后的话,我们会让自己的言行更加像一个文明城市,做一个文明人。”
荆门市民 孙响城:“我们整个小区大家都一心一意地往文明小区这个路上奔,绿化和清洁卫生都上了几个台阶。我们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得非常愉快。我相信这个成果会保持下去,今后会越来越好。”
荆门实行了市区两级领导包联社区、各个单位包联楼栋的双包双保制度,由专班督办、部门督办相结合,专项考核与综合测评相统筹的双督双考制度。摸排了群众反应强烈,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靶向整治,不解决问题不罢休。改造“三无小区”692个,刷黑中心城区背街小巷141条,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4个,安装人车分离隔离护栏3万多米,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厕57座,新增停车位10万余个,城市功能和品位进一步提升。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白庙街道官堰社区居民 常随生:“以前我们这个社区在没有改造之前,我们这里是非常不安全、不安静的地方。天天争啊吵啊,天天乱堆乱放啊。在社区的管理下(大家都)参与进来,他们的表现把我们老旧小区的居民的幸福感带过来。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你身边,在我身边。”
荆门市开展了40项专项整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干净城市、畅通城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出店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和农贸市场集中治理,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行动,交通违法行为总量连续两年同比下降10%以上;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破小案惠民生”“利剑”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型综合社区,提高基层社区服务百姓的能力。
荆门市委副书记 李涛:“我们在全市61个社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设了61个设施现代化、功能集成化、环境宜居化的新型综合社区,使我们广大市民的幸福感不断提高,也提高了我们社区服务老百姓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们创城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荆门市立足全民创建,志愿者勇当先锋。他们建机制规范志愿行为;搭平台,设立1726个志愿服务岗、站,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扩队伍,坚持党员干部带头,近三年来共设立志愿者服务队伍1772支,新注册的志愿者队伍25.2万人,累计的志愿服务时长367万小时,志愿者的注册率、服务时长在全省位居第一;树品牌,培育了“希望之家”“文明劝导红马甲”等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志愿者品牌,引导群众参与到文明创建的习惯当中,提高自身的素质。64岁的志愿者郑孝琴来到金虾路和象山一路的交叉口,套上红马甲,开始一天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 郑孝琴:“劝导他们不要闯红灯、骑车子来去要下来推着走。我们是荆门市的市民,没有能力做大贡献,力所能及地做一点小事情。”
20岁的王智强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到了志愿服务当中。
荆门志愿者 王智强:“我觉得,如果只是看短期的话可能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我们坚持下去一直坚持做这个志愿活动,市民的文明素养肯定会有一定的提升。”
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滋养了新民风。在掇刀石街道名泉社区志愿服务随处可见,已经成为常态。目前名泉社区有环保、同心圆梦等7支自愿服务队,志愿者7900多人,占整个社区人口的30%以上。今年 8月,名泉社区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授予“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荆门通过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提高了市民素养,滋养了文明新风。大家清楚,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是要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为人民群众营造优良舒适的生活环境。
荆门市委副书记 李涛:“这一次我们首创首成全国文明城市之后,我们要慎终如始,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抓在手上。把提高我们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地加强我们城市功能的提升、改善我们城市的环境、优化和提高我们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抓在手上,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为我们的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做好坚强的保证。”
来源:荆门广播电视台
编辑:瑞雪
审核:郑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