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文化“四个重要”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04-08 15:44   云上荆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强调,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这一重要论述,以全新的视角、维度全面概括和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把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十四五”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又一次创新和发展。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担当,深刻理解把握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推动文化建设守正创新、再攀新高,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自觉把文化建设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任何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必须以先进思想为指引、先进文化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形成文化建设的“三大历史坐标”,就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现了文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源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更加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蓄能量、汇聚力量。

要自觉把文化建设放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局大势中来考量、来推进,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立心固本、凝魂聚气,坚定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向前迈进。

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重要支点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纵观世界大国的现代化进程,无一不是通过文化的创新创造和精神的培育塑造,促进思想变革、形成进步力量,充分发挥其巨大撬动效应的。

当前,我国进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阶段,这既是对一个时期以来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规律性总结和提升,也是对新的时期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加速演进的战略性把握和应对,标注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迫切需要坚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

要坚持不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引导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凝聚共识中凝聚力量,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发展的创新实践。要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宣传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先进典型和实际成效,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要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金量”,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新的增长点,释放新的消费潜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着眼社会主要矛盾重大转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的鲜明品格,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基本依据。

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涵盖广泛,既有物质条件的更高要求,也有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还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精神价值领域的更高需求,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新期待。之所以说文化是重要因素,是因为文化不仅体现了更高层次、更深内涵的“美好意蕴”,也能满足人们求知求新求美求乐不断升级的现实需要,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重要衡量标尺。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学习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聚焦文化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着力加强文化产品生产创作,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着力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增强人们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动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跃升,让人们在共建共享中创造更加美好生活。

着眼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激发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的前进道路上荆棘丛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爬坡过坎、闯关夺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宏大谱系。实践证明,中国人民是愈挫愈奋、愈挫愈勇的,蕴藏在人民之中的精神力量磅礴万钧,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大力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人们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锻铸坚如磐石的钢铁意志。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复杂形势,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树牢底线意识,坚持以立为主、立破并举,以饱满的斗争精神、过硬的斗争本领,守正创新、激浊扬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大国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坚定而生动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更加广泛、更加久远、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来源:群众

编辑:云薇

二审: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