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得起党,对得住人民”

04-27 19:07   云上荆门  

青年时代,陈奇涵就投笔从戎,曾经多次拒绝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抛出的“荣华富贵”的诱惑,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陈奇涵在黄埔军校工作期间,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聆听过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恽代英等的政治专题报告,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和熏陶,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了为民众谋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不久,他郑重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得知组织需要进一步考验他时,他毅然表示:“入不了党,我就回家修水利、种稻田!”1925年2月,经陈赓、许继慎介绍,陈奇涵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陈奇涵回到家乡,领导赣南的革命活动。1928年,国民党新编第七师第三十五旅来赣南“清剿”。由于与陈奇涵是云南讲武堂的同窗,旅长张与仁便委托团长尹隆举派人捎信给陈奇涵,说只要他回到国民党军队中,高官厚禄,唾手可得;如果仍要革命,他将有生命危险。陈奇涵毫不动摇、无所畏惧,对张与仁的许诺和威胁嗤之以鼻。他在城岗组织了红二十五纵队,以劣势之兵,多次粉碎了张与仁部的进攻。张与仁恼羞成怒,一面悬赏500块大洋“收买”陈奇涵的人头;一面撕下假惺惺的面具,放火烧毁了陈奇涵家的房屋。

1932年,陈奇涵任红一军团参谋长。1933年3月,临时中央在江西错误地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所谓反对“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处分了一大批不同意执行“左”倾政策的党政军干部。在一次批判会上,陈奇涵不愿说违心话而避开话题,被指责为“文不对题,观点立场不稳”,结果险些被当作“AB团”分子,幸亏有朱德鼎力担保,幸免罹难。此后,陈奇涵虽然受到降职处分,但是他坚信正确的思想路线必将战胜错误的思想路线,继续勤勤恳恳为党工作,毫无怨言。

陈奇涵一生革命,不置私产,不求名利,两袖清风。他晚年曾自豪地对家属说:“我老了,一生所作所为对得起党,对得住人民。回首往事,问心无愧。”“富贵非吾愿,名利我不求;全国齐解放,攘攘又熙熙。”这是陈奇涵将军留下的一首言志小诗,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原标题:“对得起党,对得住人民”——陈奇涵坚定走上革命道路)

(本文选自《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赣州红土地上的经典革命故事》一书)

人物简介

陈奇涵(1897—1981),江西兴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5年初进入黄埔军校任教,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红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三、四军和红一军团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辽宁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审判庭庭长、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等;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来源: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赣州红土地上的经典革命故事

编辑:云薇

二审: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