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小“盆景”成就平安大“风景”

06-10 17:05  

“今年上半年,我们麻城镇电诈案件下降了80%,我们的雷集片区实现了零发案。”6月9日,在湖北省荆门市高新区·掇刀区麻城镇治安联席会上,麻城派出所所长刘哲君向全镇公布电信网络诈骗每周警情通报。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面积176平方公里,有19村、1社区、1果园场,二广、沪蓉高速在境内交会,石膏开采加工企业众多,治安形势复杂。

而麻城派出所仅有民警5人,警力捉襟见肘。如何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更有力的打击犯罪,荆门市公安局高新区·掇刀区分局积极探索乡村公安警务新模式,将麻城镇丁店村、朱庙村、荆港村、三青村、雷集村、官湾村、板庙村、横店村八个行政村组成雷集片区,并成立综治服务中心,在全区率先推行片区联调联防模式。

麻城派出所将雷集片区8村治保治调主任纳入警务室工作,轮流值班,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方便老百姓报案、民警查案、及时破案,缓解社会治安压力。供图:赵平

综治服务中心每月定期召开综治例会,汇总当月纠纷调解、隐患排查情况,改变了过去村民“一有矛盾就上访、一有问题找领导”的不良习惯。在各村推广“李涛义务巡逻队”效应,组织8支义务巡防队员40余人,由综治中心统一配备服装、巡逻装备和购买保险。在雷集片区推行轮流联巡,打破以往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旧模式,加强了片区各村之间的交流联动,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压力。麻城派出所参与对雷集综治中心的工作安排部署及考核,引导各村进行科学布防、分级设防、定期巡防,打造警民联动的治安防控圈。

这个公安警务新模式源于这个片区丁店村村民自发组建的“李涛义务治安巡防队”。

6月9日是全国考高最后一天,一些村民进城陪考,为确保村里的安全,各村义务巡逻队白天展开巡防。在丁店村和朱庙村交界处,两村的义务巡逻队相遇。供图:赵平

2006年,年仅30岁的麻城镇丁店村村民李涛萌生出成立义务巡防队的想法。7个村民自发参加的李涛义务巡防队应运而生。李涛想建立村民义务巡防队,源于自己当年的一次惊险际遇。一天晚上,正在睡觉的他听到屋外传来异样的声音,起床查看,原来是两名男子翻墙进来准备偷猪,他拿起木棍,一声大吼,盗贼仓皇逃跑。事后的他却心有余悸,如果盗贼和他动起手,自己是没有胜算的。

若有警情,麻城派出所民警和各村义务巡逻队在各进出村的路口展开“扎口袋”式布控。供图:赵平

“村庄离派出所那么远,即使报案了,民警赶过来也不是一时半会,看来,村庄的安宁,必须有村民自身的守护。”李涛把巡逻队设在自己家里,制定了管理制度,还自掏腰包买了一辆巡逻面包车。公安机关及时派员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召开每月例会开展讲评,加强装备的补给,巡防队的工作像模像样,如今的李涛巡防队已经拥有消防车了。

“李涛义务巡防队”依靠群众、村民自治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启发了荆门市公安局高新区·掇刀区分局党委和麻城派出所的思路:将全镇划分为雷集、斗立、麻城三个片区,以“李涛义务巡逻队”为标杆,在21个村场社区组建了由120人组成的20个义务巡逻队,让盆景变风景。

麻城派出所民警和村治保主任入户帮助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供图:赵平

与此同时,麻城派出所推进警力下沉,推行“民警任村官、村官任辅警”“双任”制,在3个片区分别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警务室与片区综治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司法所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和驻村民辅警常驻中心,常态开展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帮扶帮教和法治宣传等工作,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合一”,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来源:掇刀公安  通讯员 赵平 刘柳

编辑:郑芸

二审: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