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宝“红领章”先锋行(三)丨扶贫有我 致富有路

©原创   06-15 18:44  

产业是富民兴村的支柱。“红领章”先锋行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东宝区广大党员干部将产业发展作为领办实事的重中之重,用心用情服务产业发展,扶持带动乡邻发展产业致富、吸纳贫困家庭人口就业,群众的腰包鼓起来,集体的收入涨起来。

这位正在车床边忙碌的小伙子,名叫郭晓峰,今年24岁,是东宝区马河镇双河村的一名无职党员。大学毕业后,他专门到杭州去学习了竹笛制作。去年4月,在外学成归来的他,购买竹笛制作设备,就在自家的闲置房内开启了逐梦的旅程。

东宝区马河镇双河村党员  郭晓峰:“当初的话,我毕业了就去了(浙江)铜岭桥,是中国竹笛之乡,我在那边学习制作技术,刚看到他们那个村,一栋栋小洋楼、别墅修得非常好,一家家笛子加工厂可以加工出琳琅满目的笛子,我就很羡慕他们,我想为什么这么好的产业不带回我们村里去,也把我们村建设成一个富饶的乡村。”

目前,郭晓峰的竹笛制造基本走入正轨,竹笛生产已经给他带来了二十多万元的收益。在这期间,竹笛加工制做的很多环节,郭晓峰都是聘请本村的村民来协助完成,村里的脱贫户赵大平就是其中之一。

东宝区马河镇双河村村民  赵大平:“这种竹子在我们这儿到处都是,把它加工,车工做了一下,吹出来就变了几百块钱,很有前景的。郭晓峰又愿意带我们,我们就愿意学,发展下去。每天是100元,(一个月)搞20天就是2000元,差不多半年就是一万多。”

东宝区“红领章”先锋行活动开展以来,从区到乡镇再到村社区,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领办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大事,而各级党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积极认领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民生事,不断满足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陈修林是东宝区子陵铺镇四坪村脱贫户,今年他又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村里给他安排了一个柑橘产业基地管护员岗位。

东宝区子陵铺镇四坪村村民 陈修林:“每月有七百多元,每年有八九千元,家里还有10亩地,打点小零工,基本上就可以维持我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负担了。”

四坪村地处子陵铺集镇以北,过去因为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支撑,村里的贫困户就业门路不多,村集体收入也不厚实。“红领章”先锋行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一班人决定将村委会背后的荒山荒坡作为产业发展基地来打造,重点发展果树种植,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东宝区子陵铺镇四坪村党支部书记 徐凤兰:“一是解决25户贫困户就业增收,二是每年给村集体可以带来十万元以上的收入。”

今年以来,东宝区以“红领章”先锋行活动为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资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东宝区镇村党员干部在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基层一线领办实事已蔚然成风。

(荆门广播电视台  编辑:王芳  三审:郑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