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故居遗址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原属湘潭县)清泉村石塘组。
杨度故居为父辈们清朝年间所建,规模宏大,外有围墙,墙内房屋据说有48楼24天井。客厅高悬巨匾,上刻“绮松节茂”四个金色大字,系湖南都督谭延闿题赠。
杨度故居留存的残墙
杨度故居旧址
1949年解放后,大部分房屋分给农民居住,20世纪50年代曾在此办过夜校。现杨度故居已不复存在,仅可见几处残垣断壁。原址已被多幢农民新修小楼覆盖。
白色恐怖时仍然加入共产党。
周恩来总理在逝世前几个月,告诉秘书: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是他直接批准的。总理要求秘书告诉上海的《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条目,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杨度是雨湖区姜畲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早年信仰君主立宪思想。五四运动前后,他在京与李大钊、胡鄂公等人交往,接触新文化新思想。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推动着他的思想迅速转变。当他获悉军阀张作霖将搜捕共产党人时,立即告胡鄂公转知李大钊火速转移。李大钊因转移不及时被捕后,他又多方设法营救。李大钊等牺牲后,他变卖在京房产,周济遇难革命者家属生活。后迁居上海,曾同柳直荀一道策划太湖地区的革命运动,参加“中国互济会”,捐助了数目可观的经费。
1929年秋,杨度正式申请入党。经潘汉年介绍,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批准,杨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杨度入党之时,正值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城乡一片白色恐怖。他作好了随时为革命献身的准备,将母亲送回长沙,将妻子遣居苏州,自己单身一人居上海,利用他所特有的上层广泛社会关系,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为革命做了不少别人难以替代的工作。后来,杨度入党的事逐渐为外人所知,于是有人说他投机。杨度得知后不以为然。他对当时党派去同他联系的同志说:“我是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入党的,说我投机,我投的杀头、灭族之机。”
1932年冬,杨度因病在上海逝世。临终前,自撰一联: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并召来学生董健吾,托他将一笔钱捐给“中国互济会”,作为自已交纳的最后一次党费。杨度一生在民国政坛几起沉浮,最终选择共产主义作为终生信仰。
杨度塑像,位于雨湖公园内。
《湖南少年歌》为民国初期湖南才子杨度所作。此文系杨度流亡日本时所作,首次发刊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上,是杨度代表湖南青年对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的呼唤之应答。通篇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尤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一句,对湖南的爱国青年产生了强烈的鼓舞作用。
来源:湖南学习平台
编辑:刘哲
审核:杜莉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