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系统总结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的总体要求,对做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重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加强和优化水资源供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深刻认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从讲政治、谋全局、顾长远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决策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和大动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有力支撑。要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锚定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遵循规律,坚持节水优先,坚持经济合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全面促进水资源利用和国土空间布局、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不断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
传承发扬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使我们积累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对于更好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全国一盘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涉及多流域、多省市、多领域、多目标,规模宏大、系统复杂、任务艰巨。在南水北调工程实践中,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从中央层面优化资源配置,鲜明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实践证明,必须坚持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实现各个方面良性互动、各项政策衔接配套、各项举措相互耦合,有序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各级各项各环节工作,在统筹协调中提升整体效能。
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统一推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集中保障资金、用地等建设要素,举全国之力规划论证和组织实施,广泛调动经济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等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和衷共济,43.5万移民群众顾全大局,数十万建设者矢志奋斗,一大批科研单位攻坚克难,形成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必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治水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尊重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南水北调工程从规划论证到建设实施,始终坚持科学比选、周密计划,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后组织上百次国家层面会议,6000多人次专家参加论证,合理确定工程规模、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践证明,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科学审慎论证方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既讲人定胜天,也讲人水和谐。
规划统筹引领。从提出设想到实施建设,多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始终把规划作为推进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几代人广泛深入的勘测、研究、论证、比选,最终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统筹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情势,兼顾各有关地区和行业需求,确定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实践证明,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主导作用和统筹作用。
重视节水治污。南水北调工程始终把节水、治污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加强节水管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受水区节水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探索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监督、多方配合”的治污工作模式,强化东线治污和中线水源地保护。实践证明,调水工程是生态工程、绿色工程,必须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精准调度水量。水量调度是重大调水工程运行管理的重点内容。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通过多种措施全面掌握调水区来水情况和受水区用水需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科学编制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根据实时水情精准调度,确保优质水资源安全送达千家万户、江河湖泊。实践证明,面对工程沿线不同地域、不同受众、不同水情、不同需求,必须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质量推进调水工程,努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高质量推进调水工程,努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事关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抓紧做好后续工程规划设计,继续加强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调度管理。
科学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审时度势、科学布局。认真评估《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其依据的基础条件变化,研判这些变化对加强和优化水资源供给提出的新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继续深化后续工程规划和建设方案比选论证,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准确研判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水资源动态演变趋势,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工程体制机制,摸清底数、厘清问题、优化对策,确保拿出来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坚决避免敞口用水、过度调水。依托南水北调工程等水利枢纽设施及各类水情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国情水情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洁水意识。
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优化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运用方案,实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设施的监测、检查、巡查、维修、养护,确保工程安全。精确精准调水,科学制定落实水量调度计划,优化水量省际配置,最大程度满足受水区合理用水需求,确保供水安全。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水源区和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水质安全。结合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实施重大引调水、供水灌溉、防洪减灾等骨干工程建设。坚持科技引领和数字赋能,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仿真模拟、数字孪生等科技手段,提升国家水网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更高质量保障国家水安全。
(作者为水利部部长)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郑芸
二审:杜莉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