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善标准谱写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8-12 14:00  

北京作为伟大祖国首都,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是最早创立共产党组织的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9次视察北京,14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团结奋斗,砥砺前行,首都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开启了首都现代化建设新航程。

坚持以理论武装为首要,党的创新理论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京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北京市的各项事业之所以不断发展,就在于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是首都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把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牢牢抓住学习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市委带头组织专题学习,走进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革命活动旧址,广泛开展党史专题宣讲,推出电视剧《觉醒年代》、话剧《香山之夜》等一系列党史题材文艺作品,贴近青少年特点,开展“学”“唱”“做”“讲”各类活动,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贯通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国内和国际,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高举起思想旗帜,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京华大地奏响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奋进强音。

坚持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初心,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从追求“有没有”转向追求“好不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求做好民生工作,在满足市民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公正性、多样性需求上狠下功夫,打造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品牌活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去年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结合做好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两件大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向前一步。将“接诉即办”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渠道、主抓手,提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对“接诉即办”中群众反映的高频问题,通过“每月一题”集中推动解决,确保每个月都见到新成效,通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首都功能持续优化提升

“四个中心”建设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引领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坐标。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发展的全部要义是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从政治高度、时代高度、历史高度,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推动实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我们正确处理“舍与得”“减与增”“疏解与提升”辩证关系,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作用,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编制实施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首都规划体系更加健全。我们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原则,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方式,推动形成首都核心功能优化、辐射协同发展、梯度层次合理的城市群体系。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重点领域协作成效显著。我们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确立“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不移加强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统筹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坚持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扎实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把街区更新作为老城复兴的关键环节,积极保护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最大限度修复历史肌理,实现老胡同的新生活,打造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电子竞技、科幻产业、网络视听等文化业态,以体现时代精神、首都水准、北京特色的文化精品,凝聚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北京正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并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阔步迈进。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首都发展持续向高精尖方向迈进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自觉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要发展好,就要“舍弃白菜帮子,精选菜心”,放弃“大而全”的经济体系,实现减量发展。这是党中央对首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我们以此为根本遵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引导科技创新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以新动力打造现代经济体系新引擎,提高创新对于发展的贡献率。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筹建国家实验室,规划建设综合极端条件实验等5个大科学装置和材料基因组等13个交叉研究平台。抢抓机遇积极布局量子、脑科学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制定实施“科创30条”、高精尖产业“10+3”等系列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万家,独角兽企业93家,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产业双引擎作用持续发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累计增长56.9%和58.5%,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我们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激发新动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金融法院挂牌成立,营商环境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全面启动,服务贸易占全国1/5左右。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三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国家对外开放重要平台。

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领,首都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坚持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首都人民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四不两直”工作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要求社区填报的表格从44项精简为3项,全市考核事项从75项减少到16项,市区两级政府设定的证明全部取消。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充分运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党员双报到”等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首都治理中的作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辛勤工作在城市治理的主战场、最前哨,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就有飘扬的党旗、闪亮的党徽。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接续奋斗,涌现了“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等城市治理力量,汇聚了首都治理的强大合力,提高了首都的精治、共治、法治水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首都北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胸怀两个大局,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开放发展、建好“两区”“三平台”,更加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更加突出绿色发展、让青山绿水蓝天成为大国首都底色,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更加突出安全发展、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切实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不懈奋斗。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郑芸

审核:杜莉

三审:黄韶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