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毗邻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变电站的一个电力小镇——湖北省沙洋县沈集镇。一座座高耸的输电铁塔,如巨人一样屹立在天地之间,导线就如同它身上的动脉血管,把电能朝一望无边的远方输送。
镇上有一个平凡的供电所——沈集供电所。面积不大的办公区域里,有一群平凡的供服员工。无论是属地运维还是疫情保电,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演绎着平常岗位上的不平凡。
他们有一个制胜的法宝:困难面前,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关键时刻,党员上!
8月15日,沈集供电所里来人了。
“胡所,王田二组的村民过来报装了,疫情当前,您看是不是叫他们缓几天来?”营销班长陈丰智问道。
“哦,来了就马上给他们办手续,注意先给村民们登记测温并做好消毒措施。要以礼相待,村民们那么支持我们的特高压迁改工作,绝不能让他们跑冤枉路。”所长胡晓东接话。
原来,特高压规划的一条高压线,刚好横跨那几户农户的一条农排线,一座铁塔刚好要立在这条农排线的中间。沙洋县供电公司荆能分公司前期已完成了线路迁改,改迁后的用户需要各装各的表。谁知刚迁完线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老百姓的报装进程。
此事,所长胡晓东一直记在心上。8月15日,老百姓抱着试探的心态走进了营业厅,没想到很快就办完了所有的报装流程。当日中午,指挥中心就安排台区经理进行了现场勘察。
8月 16日上午,沈集供电所的一支党员服务队在对车辆、材料和人员进行全面消毒后准备出发。“带好消毒酒精壶,用户的漏保也要全面消毒。”指挥中心负责人王雪峰细心提醒大家。
车子朝王田二组驶去。车内,老党员魏中军扯开了嗓子:“老陈啊,真的是打虎亲兄弟,场上父子兵啊!”
老陈,名叫陈平,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还有两个月就退休。每次指挥中心安排工作,陈平都自告奋勇地要参加。他说:不到退休那一天,就得站好每班岗。听说叔叔要过来,侄子陈林也坚持要参加。
到达目的地,得到工作许可后,工作负责人魏中军拿出工作票,开始召开班前会。随后,大家在票上签了字。陈林叫村民们保持距离依次把各自购买的漏保放在空地上,然后对漏保开始喷雾消毒。扛电缆、抱表箱,标准化作业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初秋的早晨,田埂上依然野草丛生,昨夜的一场小雨,更让田埂显得湿滑。有些田埂上还有农户挖沟翻上来的泥巴。党员陈平像一头拓荒的老黄牛扛着电缆在前面开路,侄子陈林抱着表箱在后面一瘸一拐地跟得有些吃力。前些年,因为一场交通意外做过手术的他,腿脚显得并不太灵活。为了照顾侄子,陈平经常和陈林搭档工作。他负责登杆,陈林则负责地面作业。
稻田里,稻穗有的已经饱满,弯下了腰枝,有的颗粒刚刚成形。稻叶还是碧绿的,叶片朝天上直挺着。“天一晴,老百姓就要抽水保穗了。我们要抓紧时间供上电。”陈平嘀咕了一句,手脚麻利地开始登杆。
不一会儿工夫,陈平完成了第一根电杆电缆的接电搭火,陈林也早早地完成了地面的装表接电工作。
湿热的天气,人戴着口罩在杆上作业显得更闷热。从杆上下来,陈平的前胸后背早已湿透。“好热。”陈平拿出工具包里的矿泉水,一咕噜朝口里倒下去。一阵风吹来,稻田泛起了波浪,微风拂过,那凉爽的感觉从面颊一直浸润到心田。侄子陈林惊讶地说:“平幺,你可以呼风唤雨了呀!”
另一根电杆上,组长彭秀安也卖力地爬着。自从担任组长后,彭秀安搞事更加积极了,加之他的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用彭秀安自己的话说,组长要带好头,组员才能加好油。自外勤班设组长后,所领导把很多事都交给他去落实。
12块电表装完,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润得可以拧出水来。这时,一位农妇从菜园里摘了两条脆瓜送来,连连说道:“还以为你们不会来,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安装好了。”队员们谢绝了农妇的好意,开始朝电力工程车走去。
工作终结后,大家签完字开始把工器具装上车。党员陈平的手机响了。“爷爷,你怎么还在外面搞事?”孙子从东北打来了视频电话。
“爷爷在为特高压改迁工作发最后的光和热呢。爷爷伟不伟大?”陈平戴着口罩逗他。
“爷爷,你真棒!”视频那头,小孙子朝爷爷竖起了大拇指。
回程的路上,魏中军开口了。“等荆门城里解封了,我也回去看看孙子!”魏中军朝掇刀的方向望去。(沙洋县沈集供电所 陈冬华)
来源:沙洋县委宣传部
编辑:苏克环
审核: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