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要认识到,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我们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筑牢超大规模市场根基。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逐渐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上升。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背景下,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市场,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为依托,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能够畅通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以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可以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总的来说,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长期积累培育、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一是具有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我国有14亿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人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是最具潜力和优势的大市场。二是具有超大规模产业市场优势。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属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枢纽”。三是具有超大规模创新市场优势。我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能为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提供广阔丰富的应用场景。四是具有超大规模空间市场优势。我国疆域辽阔,为产业梯度转移以及完整经济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这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既是我国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也是支撑我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底气所在。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要着眼超大规模市场的“大”,更要着眼超大规模市场的“强”。要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入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实现五个结合。
一是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培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扩大有效需求的关键举措。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加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激发更大规模的消费和投资潜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进一步释放乡村消费潜力并撬动社会资本投资。
二是实现促进消费与优化投资相结合。消费和投资是扩大内需、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双拉动”,缺一不可。一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另一方面,要扩大有效投资,基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投资效率,尤其要增大新基建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总体上,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三是实现就业优先与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相结合。统筹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扩大内需、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重要保障。就业状况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消费潜力。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新就业形态发展,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打造开放式、全生态、产业化的创业孵化体系,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收入分配制度决定着居民的消费能力。要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畅通低收入群体向上流动渠道,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居民实际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同时还要健全劳动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对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给予准确回报,加快健全面向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者的收入激励机制,进而整体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四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与自立自强相结合。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不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国内循环市场,而是紧密联通国际的国内市场。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平台。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自立自强,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
五是实现“放管服”改革深化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载体。激发市场活力,既要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还要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打破妨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市场支撑。
(执笔:刘李红 黄江松)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郑芸
审核:杜莉
三审:黄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