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政治宣言

08-19 21:41   云上荆门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具有极强的政治感召力、思想引领力和历史穿透力,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是史论统一的光辉典范。

第一,立足重大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进步史上,都是一座重要里程碑。在这个极为重大的时间节点,中国共产党以中共中央名义隆重举行庆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政党、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展现宏大历史视野。总书记在讲话中,放眼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奋斗史、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放眼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用了“史诗”“史册”“千秋伟业”以及六个“一百年来”、三个“一百年前”等大跨度的时间概念,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把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体现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开阔、宏阔和壮阔,展现出深邃的历史观照、深厚的历史思维、深远的历史眼光。

第三,贯穿鲜明历史主题。总书记在讲话中创造性提出并概括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这个主题,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总书记用历史主题这样一个新的重大论断统领讲话全文,高屋建瓴、立意高远,既突出了“七一”重要讲话的主题主线,又建构起全新的党史叙述框架。

第四,进行科学历史分期。在提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后,总书记用四段话将百年党史科学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我们党发展壮大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奋斗和时代特征,总书记用了4个词组作了精辟总结。其中,“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是对党带领人民完成开天辟地救国大业的生动诠释;“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是对党带领人民完成改天换地兴国大业的生动诠释;“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是对党带领人民完成翻天覆地富国大业的生动诠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对党带领人民推进惊天动地强国大业的生动诠释。

第五,概括伟大历史成就。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四个伟大成就”与党的历史主题交相辉映,创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第六,总结厚重历史经验。在全面回顾我们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历史贡献后,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以“九个必须”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和根本要求。“九个必须”以党的领导打头,以党的建设落脚,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逻辑闭环,科学回答了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九个必须”,既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相互联系、相互呼应、辩证统一,又立足建党百年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品质特征。

第七,揭示深刻历史结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用掷地有声的话语,揭示了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历史结论。比如,“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等等。这些历史结论,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科学真理。

第八,标定崭新历史方位。总书记在讲话中,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地平线上,通过回望、比较、远眺,标定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方位,这就是“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标定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新的历史方位,这就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标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方位,这就是“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第九,体现坚定历史传承。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承载着初心使命,奔腾着红色血脉,体现着历史传承。讲话重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牢记初心使命的伟大号召,这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坚守和传承;讲话创造性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并要求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对红色基因的坚守和传承;讲话用一整段寄语青年,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这是对我们党重视青年、依靠青年、赢得青年优良传统的坚守和传承;讲话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发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的时代最强音,这是对革命话语的创造性运用,也是对大无畏革命气概的坚守和传承。

第十,彰显强烈历史担当。总书记在讲话中,鲜明提出了两个“绝不”,即“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两个“绝不”,向世界宣示了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自己的路的志气和底气,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吓不倒、压不垮的血性和风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担当。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鲜明提出了三个“历史进程”和三个“始终”,即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三个“历史进程”、三个“始终”,彰显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统筹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强烈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历史的“思”全面深刻,对主义的“信”忠贞坚定,对人民的“情”炽热绵长,对复兴的“责”高度自觉,充分体现了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深邃历史洞察和强烈历史主动。学习领会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切实增强历史思维,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把准所处的历史方位,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始终做到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不断书写历史新篇。

(作者系湖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云薇

二审:杜莉

三审:黄韶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