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空巢老人正为秋收犯愁 ,“村警”开着三轮车来帮忙了

10-13 11:17  

“村警”帮村民收割稻谷

年丰时稔,穰穰满家。

荆门市高新区·掇刀区麻城镇朱庙村的村民们在田野里来回穿梭,将收割机放出来的一车车稻谷运回家里。人群中,有一群身穿蓝色衣服的人也在忙碌着。

“村警”在辖区村组、院户了解群众基本情况,收集群众意见,补齐了一直以来农村基础信息薄弱的短板

“我种了120亩水稻,去年请人帮忙收割花了2000元钱。今年,在‘村警’李涛、张华、王林的帮助下,我只花了500元钱。”今年58岁的老杜笑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开镰账”。老杜是麻城镇朱庙村3组村民,他的两个孩子常年在外,每到丰收季,他和老伴就犯了愁。

“我们已帮3户空巢老人收割了水稻。”9月15日一大早,丁店村“村警”李涛约上板庙村“村警”张华和荆港村“村警”王林,开上自家三轮车直接来到老杜家的田里,帮助老杜收割水稻。3位“村警”的到来,让老杜感到意外,也让老杜感动。

“你们是怎么知道老杜家需要帮忙?”记者问。

“都是村里长大的,谁家啥情况心里都有数。”李涛回答。

调解纠纷、收割水稻、抗疫冲锋……“村警”很忙。

今年5月,荆门市公安局高新区·掇刀区分局在全区启动“一村一辅”工作机制,以“小村警”保大平安,以“基础实”赢得“百姓安”。

在招录驻村辅警时,该分局将属地乡镇居民,对本乡人熟、地熟、情况熟,有一定群众基础,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曾经担任过村(社区)干部的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并在招录后根据属地行政村进行划分。

“村警”和义务巡逻队队员在校园外执勤。“村警”采取平时驻村、要时协作、战时集结的勤务运行机制

因此,像李涛这样“人熟、事熟、地熟、情况熟”的“村警”,成为打通农村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法宝”,成为为民办事的“急先锋”。

村是一样的村,警是一样的警,但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一村一辅高新·掇刀版”因地制宜,按照“警务前移+驻村服务”的工作思路,以问题导向切入,破解了农村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警力不足”“活力不足”“阵地利用不足”三大难题。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成立了由区领导任组长,政法委、公安、财政、司法、街道、镇政府等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辅”工作领导小组,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注入活力。将白庙、兴隆、团林、麻城4个镇办的75个村(场)全部纳入“一村一辅”工作范围,并实行驻村辅警专职化。40名驻村辅警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统一配发辅警制式服装和单警装备,采取与村委会合署办公模式,在村委会设置单独的驻村警务室,统一设置警用外观标识,配备办公桌椅、档案柜、制度牌、档案簿册,确保驻村辅警办公日常运转。

自40名驻村辅警正式上岗以来,共走访群众3000余户,采集基础信息5000余条,开展反诈宣传30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38起,消除安全隐患60余个,辖区接处警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8%。

来源:平安法治荆门

编辑:骆羿杉

审核: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