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冀南的英雄团长:李林

10-24 10:24  

李林烈士

“一片忠心为人类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无数健儿应继先烈遗志粉碎敌人囚笼。”这副挽联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九旅为悼念第二十五团团长兼政委李林而写的。

李林,原名李朝法,字惠卿,曾化名李忠义,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威县北马庄村。他7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从小还练就了一身好武功。1929年李林考入本县乡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首次接触到马列主义书籍,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1930年李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本县做小学教员,任教期间,他组织流动图书馆,积极宣传革命思想,鼓励广大教师行动起来,和剥削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还经常深入农村,发展基层党组织,建立了一批农村党支部。

1935年秋,李林参加冀南农民武装暴动,在广威一带组织游击小分队,开展收缴地主枪支、铲除官绅恶霸的斗争。他首先动员自己的父亲将自家的枪支交出来,又智取核桃园村大地主黄老善的枪支弹药,并开仓赈民,在广威一带声威大震,很快形成了2000余人的农民武装。

1936年初,李林担任华北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军一师(又称地下红军)副连长,指挥一个连的兵力,在威县、广宗、巨鹿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3月13日,国民党二十九军联合威县民团共约300人包围北马庄村,到处搜查李林。李林带领队伍埋伏在村边。敌人抓不到他,便将他的两个哥哥带走,并扬言“由李林换回两个哥哥”。面对敌人的凶残和卑鄙,李林并没胆怯,反而坚定地说:“敌人没有达到目的,就是我们的胜利。”他带领队伍当晚惩处了两个大土豪。4月,一直被国民政府通缉的李林秘密来到石家庄,和隐蔽在前阁西胡同22号、化装成编筐工匠的苏博光接头。两人是同学,又一起参加革命。苏博光见李林满嘴是血,衣衫褴褛,不禁问道:“你咋成这样子了?”李林答道:“敌人不是一直在悬赏捉拿我李大牙吗,只好忍痛把牙拔掉了。”原来,李林外表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就是两颗大门牙。为便于工作,他一到石家庄就拔牙整容,改变自己的面部特征。他还化名李忠义,和苏博光打扮成青年农民模样,到国民党五十三军当了一名普通士兵。

五十三军下层官兵大都是东北人,有强烈的抗日愿望。李林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与许多下层官兵结拜成兄弟,一有时间,就和他们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罪恶行径。在他的努力下,一个连队中两个中士、六个班长和许多士兵,都有了革命倾向,有的还被发展成中共党员。李林的行动引起敌人的注意,根据上级指示,李林离开了敌营。

1936年秋,李林在石家庄做地下工作。当时石家庄党组织的活动经费紧张,组织只能安排住处,没有生活补贴。李林鼓励同志们说:“我们都有健康的体魄,哪能光靠组织呢!”从此,他时常出现在闹市中,替人推水车,做水泥工,什么苦力活都干过。每天挣几个铜板,和大家一起享用。

1937年初,上级调李林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春,从中央党校学成归来的李林,担任中共广威中心县委书记。在其领导下,全县上下齐动员,治理沙丘,种植果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整顿、发展党组织,组织农民武装,建立抗日游击队,还建立了威县民主政府。4月,李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独立支队政委,不久改任冀南军区一分区司令员,领导敌后抗日斗争。一年之内,他领导建立了赵县、藁城、栾城、束鹿、晋县、宁晋等县民主政权,使各县游击大队与分区独立营武装达700余人,根据地逐渐巩固和扩大。

1940年初,李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九旅二十五团团长兼政委。他率领部队开展铁路破击战。在威县雪塔镇一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发起反攻,并将其赶出冀南。7月26日,他指挥部队巧妙布下埋伏,仅用十几分钟就歼灭了百余名伪军、40多名日军。一二九师首长称赞该战役创造了平原地区迅速、干脆消灭敌人的范例。作战部队受到八路军总部的通令嘉奖。从此,日伪军一听到“李林”两个字,无不心惊胆战。

1940年秋,为粉碎敌人的“囚笼”阴谋,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百团大战。新九旅的任务是破击德石铁路。李林率二十五团主力破击德石铁路王七庄至贾村段,并抽调一个连兵力配合景县抗日游击队破击景县至宋门公路。他们扒铁路,炸桥梁,破击大战取得丰硕战果。9月16日,驻南宫、大高村、垂杨村的大批伪军统一行动,对驻在大辛庄的二十五团进行突然袭击。李林指挥三个营在大辛庄的西面、北面进行阻击。当他发现敌人实施分兵包围大辛庄的意图后,决定撤出战斗向外转移。大部分部队撤出了大辛庄,只有二营五连被敌人堵在了村内。五连指战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与敌展开巷战。当天晚上,李林率领二十五团在二十六团的配合下,一举攻入大辛庄,毙伤敌100多人,救出了五连指战员。

11月1日,在德石路附近进行“扫荡”的日伪军向驻在李秦村的二十五团发动进攻。战斗打响后,李林率领三连和骑兵排向敌人后面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将顽敌大部歼灭。打扫战场时,李林被残敌杀害。

李林牺牲后,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九旅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四乡群众为表达哀思和怀念,做了一块金字匾额,上写四个大字:“功在人间”。经专署批准,李秦村改名为李林村。

(本文摘自《英雄河北》,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杜莉

审核:张瑞华

三审:黄韶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