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宣传思想工作:“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

10-25 20:45  

长征路上,红军将士历尽苦难,但总有昂扬的歌声振奋斗志,很多人高唱着这些歌走到了延安。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地宣传鼓动歌以气壮山河之势和动人心弦之力,生动再现了红军将士身上蕴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至今仍在鼓舞和教育着人民。

彭加伦,被誉为“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在苏区革命斗争中,在漫漫长征路上,他和战友们一边战斗,一边创作,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红军精神赞歌。

选自埃德加·斯诺著作《西行漫记》,图中背着雨伞组织演唱者就是彭加伦。

“炮火连天响,战号频吹,决战在今朝”

红军的诗歌是为打赢战争服务的,如同战斗的号角,不仅是全体指战员的一种文化生活,也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武器。

1931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敌人此次改变了战略战术,由长驱直入变成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和久困包围。敌人共计出动20多万兵力,企图把红军全部挤压在二三十里地宽的东固山地区。敌人重重包围,导致红军补给非常困难,不仅没有油盐蔬菜吃,就连粮食供应也成了大问题。至于其他日常用品,就更不用提了。

在这种异常艰苦的情况下,红军提倡节省运动。当时,一位年轻人写了一首《青年节省歌》:“好青年,青年战斗员,我们大家来节省,每天的伙食吃三分。砍柴种菜,不用钱买,艰苦来斗争。一分一文要节省,节省经费帮助战争”,以此号召青年红军战士节衣缩食,共克时艰。经过这样的动员,红军战士在打仗间隙,白天帮助群众插秧,晚上到田里捉泥鳅,既密切了军民关系,又解决了吃菜的问题。

写下这首歌的年轻人正是彭加伦。彭加伦出生于江西省奉新县罗坊区一个贫苦家庭。他做过工,当过学徒,还读过几年私塾。1925年,他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他一直在部队负责宣传工作,《红色中华》《红星报》和《战士报》发表了他创作的多篇通讯和诗歌,由他创编的歌曲曾在苏区军民中广为传唱。

炮火连天响,战号频吹,决战在今朝。我们少年先锋队,英勇地武装上前线。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嘿,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坚决与敌人决死战!

这是彭加伦教唱过的歌曲《上前线去》。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一场战斗中,敌人死守着一个制高点,红军部队总攻不上去,伤亡很大,战斗呈胶着状态。面对敌人的火力优势,担负进攻任务的部队压力很大,战士们普遍情绪不高。为了鼓舞士气,激发必胜信念,部队指挥员果断进行政治动员。喊过战斗口号后,阵地上响起了雄壮的《上前线去》,紧接着战士们就像猛虎一般冲了出去。枪声震动天地,歌声响彻云霄,最后歌声被稠密的枪炮声淹没,红军夺取了制高点。

“铁的红军勇难挡,胜利渡过金沙江”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告别中央苏区,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先后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把40万敌军甩在身后,敌人企图利用层层封锁来消灭红军的阴谋彻底破产。

连续突围中的胜利,虽未能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阴霾一扫而光,但也让红军将士看到了新的希望,增强了胜利的信心。此时的彭加伦心情愉悦,挥笔写下《反攻胜利歌》——

红军总反攻,胜利向西进,突破了四道封锁线,新田,古陂打一仗,吓破了广东的陈济棠。粤敌大恐慌,全线总退却,丢了东西,缴了枪。红军大胜利,英勇向前进。哎呀,汝城并城口,第二道封锁线又粉碎!铁的红军真英勇,打进宜章县,占领临武道州城。反攻的胜利,保卫了中央苏区,增加了胜利的条件,坚决与敌人去作战,努力消灭更多的敌人,胜利发展新苏区!

后来,彭加伦在《中国工农红军中的诗歌》一文中回忆,“这首诗歌实际上是长征初期战斗的总结。当时,战士们是很喜欢它的,无论行军、作战、休息、劳动,战士们都不离口地唱这支歌。因为他们唱着这支歌,就意味着红军已经走过去四省,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冲破了敌人几十万人的重围。这是胜利者的自豪,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1935年5月初,红军到达金沙江边。金沙江水深流急,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在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指挥下,红一、三、五军团全部成功渡江,把国民党数十万“追剿”部队甩在金沙江以南。“战士剧社”宣传队队长潘振武手里有两瓶酒,时任一师宣传科科长的彭加伦听说后要分享。潘振武提出,要酒可以,但有条件。彭加伦说:“你有什么条件,我都答应。”潘振武说:“你是笔杆子,就以巧渡金沙江为题写个歌词吧。”彭加伦匆匆赶回部队,旋即创作了一组《渡金沙江胜利歌》——

金沙河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不怕它水深江流急,更不怕山高路又长,我们真顽强。战胜了困难,克服一切疲劳,下决心我们要渡江。

铁的红军勇难挡,胜利地渡过金沙江,帝国主义吓得大恐慌,蒋介石弄得无主张。我们真欢畅,革命的运动发展了个新局面,有把握解放川陕甘。

亲爱的英勇的同志们,伟大的任务要完成,努力再打大胜仗,消灭更多的敌人。扩大铁红军,争取群众,巩固我们的部队,最后的胜利归我们。

不久,彭加伦行军途中,就听见宣传队队员们唱起了“金沙河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

“万里长征不辞劳,胜利向前进”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北上。8月,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穿越荒无人烟的大草地。过草地前,红军多是在山地打仗,很少遭遇敌人骑兵,当听说草地上有敌人骑兵时,战士们不免心存疑虑。红军指挥员除了详细讲解应对战术外,还通过作报告和上政治课,坚定战士们打败敌人骑兵的信心。为此,彭加伦专门编写了一首《打骑兵歌》——

敌人的骑兵不需怕,沉着勇敢来打它,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齐放易射杀。我们瞄准它!我们打垮它!我们消灭它!无敌的红军是我们,打垮了敌人百万兵。努力再学打骑兵,我们百战要百胜。

艰苦的行军并没有击垮红军的意志。红军边战斗,边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了增强红军克服困难的决心,彭加伦在毛儿盖写了一首战斗鼓动歌《向前进、向前进》:“红色战士呱呱叫,万里格(个)长征不辞劳,艰苦来奋斗,吁嘟呀嘟喂,艰苦来奋斗”“天险的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粮食少,一齐战胜了,吁嘟呀嘟喂,一齐战胜了”。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驱二万五千里,横纵11省,达到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合。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会师。这时,彭加伦写了一首《庆祝红军大会合》——

二、四方面军好英勇,北上抗日下决心,胜利向前进,吓破了日本强盗和汉奸的魂;三个方面军西北大会合,让我们来手携手儿向敌人冲锋;红军团结万万岁!让我们来手携手儿向敌人冲锋,抗日胜利万万岁,万岁!

为了庆祝长征胜利结束,彭加伦还写了两首歌,一首是《长征歌》,一首是《远征曲》。

“加伦诗歌能除困,而今犹有欢笑声”

在埃德加·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中,有多幅他拍摄的历史照片,其中一张是红军大学第一期一科学员在高唱革命歌曲,画面中身背雨伞指挥歌唱的人就是彭加伦。

红军中没有职业诗人,也没有固定歌手,指战员就是诗人,就是歌手。红军的诗歌在战斗中产生,在战斗中传播,很多是用鲜血写成的,放射着灿烂的光芒。彭加伦在长征中所写的诗歌,因为要教战士们唱,大多采用民歌形式,依照旧曲调填入了新词,今天读起来,仍不愧为战斗的诗篇。这样紧密结合红军战斗实际的诗歌和歌曲,其鼓舞士气的作用是其他文艺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彭加伦的才华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重视。红一、四方面军汇合后,张国焘企图分裂党中央,毛主席要带队伍到陕北去。毛主席说:“加伦将军你写个歌《到陕北去》。”于是,彭加伦马上写就一首《到陕北去》,组织大家唱:“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创造了十几县广大根据地。迅速北上会合红军二五、二六军,消灭敌人,争取群众,巩固发展陕北红区,建立根据地”“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创造了十几县广大根据地。迅速北上会合红军二五、二六军,消灭敌人,争取群众。高举抗日鲜红旗帜,插到全国去”,从此“加伦将军”这个名字,就在红军中流传开来。

彭加伦不但是“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家。他的爱人华炎在《我和加伦同志在一起的时候》中写道:“他性格开朗,和蔼可亲,善于谈吐,会唱会拉,跳舞、演戏,样样都行,还写得一手好诗、好文章,大有儒将之风,他当时还是总政治部模范的妇女工作者。在红军中,他很活跃,善于创作歌曲,教大家唱歌,让同志们消除疲劳,鼓舞斗志,冲锋陷阵,欢呼胜利。”彭加伦逝世后,耿飚曾题写“加伦诗歌能除困,而今犹有欢笑声”,这是对彭加伦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最确切的评价。

来源:前线客户端

编辑:杜莉

审核: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