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11-24 15:24   云上荆门  

提问:尼玛多吉 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强调,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平衡性、协调性容易理解,但如何理解包容性?

解读:贾若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强调,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其中,发展的包容性就是新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理念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就是要通过共建共享,激发多元主体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历史梦想。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要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尤其是在推进多元主体共建美好家园的进程中,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的作用,为广大居民勤劳致富创造更多机会,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为做大社会财富“蛋糕”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在共享美好生活的时候,更加向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地区倾斜,更加公平合理地分好社会财富“蛋糕”,通过包容共济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一个人也不掉队,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

在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亟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发展的包容性,确保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瞄准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着力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化解制约高质量发展障碍,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财富基础,加快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通过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和欠发达地区,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能力和欠发达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勤劳致富的机会,从而实现全体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由此可见,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是使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营造人人享有的社会氛围的关键举措。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与扩大内需的良性循环。当前,我国将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提高发展的包容性,不断拓宽我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渠道,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会进一步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内需优势和潜力,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必须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富裕”是最终目的,是实现包括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高品质生活,这就需要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通过提高效率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优越性,重点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目的是通过多元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财富“蛋糕”的最大化。“共同”是实现方式,而要实现“共同”,内在要求就是提高发展的包容性,使发展成果能够更多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的优越性,通过更加注重公平,重点解决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消除两极分化,公平公正地分好社会财富“蛋糕”,不断化解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是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低收入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认同感。

激励多元主体共建美好家园,夯实共同富裕物质财富基础的需要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所在。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要立足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科学把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基础。提高发展的包容性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也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支撑作用。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既要支持大企业在发展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压器”的作用,又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推进共同富裕,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包容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不同人群都能够通过辛勤劳动走上致富之路。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是促进共同富裕中体现“共同”的内在要求。通过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公平合理地分好社会财富“蛋糕”,不断消除两极分化,加快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着力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高发展的包容性需要在推进共享发展的进程中,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相关支持政策更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更多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确保低收入群体和欠发达地区能够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跟上队”。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重点帮扶保障人群是低收入群体,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要不断完善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的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持续推进智力支援、产业支援、民生改善、文化教育支援,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帮扶,大力推进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和劳务协作,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走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共同富裕康庄大道。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云薇

二审: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