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国桢像
在山西太原双塔烈士陵园,有一座汉白玉筑砌的烈士墓。每年清明节,一队队少先队员都会来这里扫墓,缅怀先烈,这位烈士就是任国桢。
任国桢,1898年12月23日生于辽宁省安东县一个农民家庭。他八岁入私塾,十六岁考入安东县立中学。任国桢读中学期间,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
1918年,20岁的任国桢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后升入本科俄文系。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常在校聆听李大钊、梁启超等人的演讲,收获很大。五四运动爆发后,任国桢一直冲在反帝爱国斗争的第一线。
1920年冬,任国桢在北大学习期间,与任课教授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任国桢所译的《苏俄的文艺论战》一书,曾请鲁迅先生校订并撰写“前记”。
1925年春,任国桢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中共北方区委的派遣,任国桢前往东北,建立了奉天市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任国桢任党支部书记。不久,任国桢因组织工人罢工被捕入狱,后被张学良释放。出狱后,任国桢先后担任了中共哈尔滨县委、市委书记和山东省委书记、北平市委书记。任国桢每一次临危受命,都肩负着恢复当地中共党的组织机构、发展党团成员,领导工人运动的重任。
1931年10月初,中共党组织任命任国桢为河北省委驻山西特派员(当时山西党的组织为特委,属河北省委领导)。临行前,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与他谈话,说明中共山西党组织亟待有人帮助恢复和重建机构,开展党的工作。
又一次临危受命,任国桢没有半点迟疑,他告别了妻子和不到一周岁的女儿,只身奔赴太原。
1931年10月18日,任国桢正在山西特委机关(典膳所8号)开会,被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清共”委员会发现,与会人员悉数被捕。
在敌人的残酷刑罚下,任国桢始终严守党的机密,不屈不挠。任国桢深知敌人对他们要下毒手,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便脱下自己身上的毛背心送给狱中的同志,请他们转交给党组织,作为他最后交纳的党费,狱中同志睹此情景,无不潸然泪下。在法庭上,任国桢等把法庭当战场,对审判中提出的问题逐条据理驳斥,义正词严地质问敌人:共产党人救国救民拯救民族危亡,何罪之有!敌人被驳得理屈词穷,判处任国桢和阴凯卿、刘天章等人死刑,并报国民党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批准,立即执行。
1931年11月13日,太原小东门外的刑场上站满了宪警和士兵,任国桢壮烈牺牲,时年33岁。
1949年太原解放后,山西人民政府找到了任国桢烈士的遗骨,重新安葬在太原市双塔烈士陵园。
来源:山西学习平台
编辑:杜莉
审核: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