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荆门市城管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分析了2021年度荆门城市管理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系统谋划了2022年度工作。
过去的一年里,荆门市大力实施城市管理系列专项行动,城市面貌持续改观、能级品位不断提升。在全省城市管理工作三次暗访考评中,荆门两次夺得第1名、一次获得第2名,取得我市近年来最好成绩。
今年,全市城管工作将再接再厉,坚持“建设现代化精致城市”和“打造干净城市”总目标,突出“十抓十新”,努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
具体为:
抓园博盛会筹办,打造区域文化旅游新地标。加大督办力度,扎实开展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确保4月28日顺利开园,力争把省第三届园博会办成省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园林盛会。同时,以园博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增绿提质”,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再提升;沙洋要全力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创建,京山要推进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东宝区要通过见缝插绿、垂直增绿,推进“绿满东宝”行动向纵深发展。
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新颜值。巩固创卫创城成果,强化三级联动巡查,深入实施“水洗荆城”专项行动,严管街面秩序,强化“门前三包”管理,开展噪音油烟污染、抛撒扬尘、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东宝区、掇刀区要全力整治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钟祥市要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城市管理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京山市要推进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形成立破并举、疏堵结合、管放并用的市容管理态势。
抓美丽街区创建,增添街头巷尾新亮点。健全创建机制,建立日销号、周调度的工作制,对标美丽街区评价标准,全面排查整改,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督办检查。年内各县(市、区)至少各创建1条以上“美丽街区”,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共管的城市样板,带给市民看得见的幸福。
抓生活垃圾分类,助推绿色生活新风尚。推进垃圾分类扩面,漳河新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域覆盖,东宝、掇刀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分类示范片区,沙洋、钟祥、京山和屈家岭建成区公共机构实现分类全覆盖,各建成2个以上分类示范社区;钟祥、沙洋、屈家岭至少有2个乡镇(街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5个行政村建成分类示范村。同时不断完善分类收运体系,推进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升级和改造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强化末端处置。
抓违法建设管控,营造和谐宜居新环境。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落实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巡查管控机制,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网络,持续开展乱搭乱建专项整治和开展“无违建社区”创建,加大重点区域、重点案件的处置力度,严厉打击乱搭乱建行为,确保案件及时有效处置到位,营造和谐宜居新环境。
抓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城市管理新大脑。加快推进平台(一期)项目建设,拓宽案件发现渠道,提高案件处置效率,加快培育城市管理新大脑。京山市加快建立智慧化城管指挥中心,钟祥市要加快推动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构建完善的街面监控系统,提升城市管理的统筹、指挥、协调、监督、评价力度,提升问题的发现率、立案率和办结率。
抓市政设施安全隐患整治,推动城市安全运行再上新台阶。持续开展市政设施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建立问题清单并限期整改销号,深入推进市政设施灾害普查和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准确掌握市政设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隐患底数,实现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同时,统筹做好城市防汛排涝工作,系统治理城市易涝积水点,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抓法治城管建设,树牢城市管理工作新标杆。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实施细则等制度落实落地,年内各县(市区)再打造1至2个“示范中队”;同时,构建常态化执法监管机制,加快推进智慧城管执法系统建设,探索创新城管执法新模式,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
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回应群众新期盼。加快停车设施建设,2022年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2000 个;推进公园绿地建设,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升级改造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年内全市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厕14座,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
抓队伍建设,塑造城管铁军新形象。开展全员培训,转变服务方式,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和 “两严(严格规范城市管理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纪律)”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贴近群众“面对面、听期盼”大走访和城管“六进”等活动,讲好城管故事,传播城管文化,全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管队伍。
来源:荆门市城管委 周虎平
编辑:郑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