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道德模范】 邹爱华:哪怕微光 也要照亮夜空

©原创   05-01 18:11  

身有残疾,无怨无悔照顾残疾丈夫和丈夫的亲人30多年,尽全力把两个女儿送进大学;热心公益,帮助邻里,用真心真情感动身边的人,她就是被评为2022年1月至2月“湖北好人”的钟祥石牌居民邹爱华。

在钟祥石牌老街西入口附近,一个简易的炉灶边,邹爱华时不时用手感知铁锅的温度。前段时间,来自外地的葱油饼订单不断,她和丈夫肖其敏忙得不可开交。几锅葱油饼出炉后,邹爱华用凳子撑着站了起来,慢慢挪动到一旁的电动车上。

邹爱华:“这个是我大闺女母亲节的时候给我买的礼物。现在,孩子们长大了,她们都很听话,很孝顺。”

邹爱华2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肢残,没法行走。父亲为她做了一个板凳,从此扶着凳子走路。30多年前,邹爱华与听力障碍的肖其敏结为夫妇。他们夫妇俩卖葱油饼已有20多年,不管多累多难,他们从来没有失信于顾客,以至于这个小摊上的葱油饼,成了很多石牌人记忆中的家乡美食,并被带到了全国各地。

邹爱华的邻居  沈家新:“(他们)为了支撑这个家,吃苦。第二是就是守信用。”

“人的一生就是一座银行,储蓄着我们心中的酸甜苦辣,储蓄着时光中的精彩瞬间,储蓄着我们的心。”这是大女儿写给邹爱华信中的一段话。每次看到女儿的信,她的脸上总是溢满幸福的表情。其实这个女儿是邹爱华从医院抱回来的弃婴。1987年11月的一个下雪天,刚失去自己孩子的邹爱华听说镇上医院有个早产儿,生母没法养活想送人。邹爱华想收留这个孩子,但又很犹豫。

邹爱华:“房子没有房子,又是双残。人家小孩一条命给我的话,我这个条件怎么能接受别人的小孩,当时我内心还是觉得对不起这个小孩,但是去一看,小孩被用纸裹着,看到以后心里难受。”

一时心软,这个体弱多病、出生九天后才睁开眼睛的早产儿,成了邹爱华夫妇的女儿。没有母乳,邹爱华就买玻璃瓶冲奶粉给孩子喝。不管生活多困难,邹爱华也不曾给她断了这份“营养餐”。即便后来,邹爱华夫妇俩又有了小女儿,这份爱也没有减少一分。在夫妇俩的精心照料下,两个女儿先后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如今大女儿已经在成都成家立业,二女儿也在重庆一所大学读研究生。至今,邹爱华仍然记得收到小女儿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自己内心里激动和担忧并存的复杂心情。

邹爱华:“当时我们家房子,房子没住的,就靠炕饼子的生意,我们一无所有,那时候全部要靠自己一个饼一个饼的去挣小钱。”

供大女儿上大学,家里已捉襟见肘,小女儿的学费在哪里呢?邹爱华找到当地民政、教育等部门寻求帮助,得知她家情况的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在大家伙的帮助下,终于凑够了小女儿的学费。社会的帮助,让邹爱华在心底里更加坚定了回报社会的信念。2016年至今,她和家里人一起,先后参加交通维护、义卖、禁毒宣传等志愿活动近50次。

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李玉华:“八月份的时候,三十七八度,(邹爱华)从早上吆喝到晚上,为我们做了大贡献,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当时她(还)捐了两次钱,第一次的时候捐的是一百块钱,后来的时候又捐了五百块钱。”

生活不易,但不管什么时候,邹爱华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街坊四邻也都喜欢找她拉家常,哪家有事需要外出,会把备用钥匙留在她家里;哪家婆媳出现矛盾,她会帮忙协调……

邹爱华丈夫的二伯哥也是一名残疾人,先天聋哑生活不便。30多年来,只要二伯哥需要照料,邹爱华夫妇从不推辞,忙进忙出。有一次二伯哥突然身体不适,邹爱华夫妇带着二伯哥赶到医院就医,在医院,心急走路的邹爱华摔倒在地上,被旁人扶着才能勉强站起来,腿部红肿,疼痛了好多天。

邹爱华二伯嫂  马学金:“都是他们照顾我们两个,我姑娘、儿子不在屋里,他们两个都好。”

(荆门广播电视台    编辑:魏洁    三审:丁凡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