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绿江城——黄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巡礼

05-12 10:56  

五月的黄石,天蓝、地绿、水清,一幅幅色彩斑斓、悠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重生“活起来”到蝶变“火起来”。在华新1907文化公园,人们饶有兴致地近距离感受百年工业文明的厚重与灿烂。

从单一“观光游”到融合“体验游”。在东方山风景区历史文化景区,人们沉浸其中,情景交融,享受不一样的感觉;

从网红“打卡地”到精神“栖息地”。在风景如画的磁湖湿地公园,人们亲近自然的同时,纷纷走进黄石书房,邂逅“诗和远方”。

……

生态就是生命,造绿就是造福!



春风又绿江南岸

黄石的蓝,难得可贵

黄石的绿,来之不易

黄石的生态文明建设

更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交锋”

曾经,黄石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铸就了城市的辉煌,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转型,时代的潮流。但是,转什么?怎么转?为谁而转?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黄石的转型指明了方向,引领了路径。

“划定生态红线,‘关停并转’落后产能?”有人左顾右盼,这不是“‘饿着肚子’看蓝天”“端起矿石砸手中的‘饭碗’吗?

“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是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双赢’之道。”

……

思想火花一经点燃,一股生态重构的勇气由此而生。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驱动转型发展,黄石全域而动。



>>>关停“五小”企业,并转落后产能,治理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长江岸线非法码头泊位,发起治污水、防洪水、排渍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行动,推进长江大保护“净水、绿岸、洁产、畅流”四大行动……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黄石综合治理工矿废弃地,改造老旧小区,复垦绿化开山塘口,加快清洁城市、绿化城市、涵养城市。

>>>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黄石还建立江河湖库塘“五长”责任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制定生态环境问责追责机制、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先行先试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等。

暮春时节

信步大冶湖生态新区

登高望远,满目绿色尽收眼底

好一个蓝天碧水、葱笼倒映的

生态新城

遥想当年,这个静静的湖畔犹如一张白纸,黄石人在这张白纸上描画,黄石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此破题和起步。

跨越黄荆山,挺进大冶湖,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建成大冶湖核心区,国家工业绿色低碳试点园区,一座新兴的生态新城在黄石“破土而生”。



园博园、矿博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城市综合馆、地质馆、全民健身馆,市民之家、鄂东医疗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教育城、科技城、健康城、文旅城初具规模。

蓝天共碧水,山水城相依。大冶湖核心区建成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首届湖北(黄石)园林博览会、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会址,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永久性会址。



肩负着重要使命和城市实践,黄石在全省率先实施“一城一港一主体”思路,推进黄石新港园区、黄石新港棋盘洲港区建设,打造国家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综合保税区和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线路。

奔流的大江,挟着浩荡的能量,冲击起强劲发展势能——一季度,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长260%。其中,集装箱完成6500标准箱,散货运输23万吨。

绿色就是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黄石坚持“‘改旧’‘育新’‘串链’”并举,改造传统产业、招引接续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做实高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胆探索实践,勇于先行先试。大冶特钢、华新水泥、大冶有色、劲牌酒业为代表的四类工业典型绿色发展模式,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黄石被纳入全国首批11个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

当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时间的流转标注着进步的刻度。城市数据和城市荣誉刷新了“绿色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观。



一切正在改变,一切必将改变!

春来江水绿如蓝

坚定理念之绿、坚持全面之绿、保持长久之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黄石推动绿色发展的步伐坚定而执著

全力奋进全省“第一方阵”

推进大保护、大投入、大规模的

生态修复、生态重构

黄石用城市绿色实践回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时代命题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石按照“全面修复、全线绿化、全域提升”的思路,统筹推进“江湖山城路村”系统治理,不断提升79.37公里长江岸线生态功能。

在总量(减排)上做减法,在措施(增绿)上做加法。



一江清流远,东楚水云阔

如今,长江黄石段及主要入江支流

水质稳定在Ⅱ类

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黄石磁湖,湖畅水清、岸绿景美

2021年,黄石5个国控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标准,达标率、优良率达到100%;省控跨界考核断面连续6年全面达标;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成果获评全省优秀等次。

空气质量优良分析、污水排放量柱状图、重点监测点位报警记录……打开黄石环境监控平台,城市整体环境情况以及重要水源地、生产企业的实时监控视频和数据一目了然。

有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黄石环境空气质量稳中有升,优良率从73.0%提升至85.2%。今年一季度,黄石优良天数为67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初心不改,久久为功!黄石坚持不懈地“治山、治地、治路、治车、治店、治厂”。

设立35个大气重点污染源点位,实施点位包保“点长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黄石热电分公司拆除了高180米大烟囱;华新水泥有限公司成功实现退城入园;秸秆禁烧智能视频监控平台启用……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说,黄石各项空气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2020年和2021年,黄石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彻底摘除“光灰城市”的帽子。

污染更少,让土壤更洁净。

黄石抢抓被列入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机遇,完成21个地块土壤及地下水的采样和分析检测,建立“预防——治理——管控—成效评估”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科负责人介绍,前不久,黄石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城市危险废物处置标准高、要求严,尤其是黄石印刷电路板产业和冶炼产业的危险废物处置更为严苛。

2019年,黄石引进中国光大集团旗下的光大环境,设立光大绿色环保固废处置(黄石)有限公司,建设光大(黄石)静脉产业园。目前,该公司年可处置15万吨的危险废物集中利用中心已经建成投产。

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常新……绿色黄石、生态黄石、大美黄石,正阔步走来!

水绿山青春日长



一步一景,一景一画,一画一园……“五一”假期,大冶市西郊的石头咀,金湖生态园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

曾经,这里是大冶最密集的冶炼区,有2座矿山、8家冶炼厂、10多座尾矿库以及20家配套企业。后来,这里又变成了工矿废弃地。

谁能想到,短短的几年间,这里便建成了一个集休闲、观光、游览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修复示范区。

几年前,大冶市对尾矿库及周边土壤开展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并引入社会资本——劲牌公司,对这处工矿废弃地实施改造。

劲牌公司先后投入10亿多元,建设樱花大道、休闲驿站、郊野公园,建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夜有亮”的城郊生态公园。

“原来,这里的周边居民纷纷逃离家园,如今不少人又返乡居住。”大冶金湖生态公园工作人员石香玲说。

“老采矿区”变成“新生态区”,大冶以此为样本,在全国率先颁布《大冶市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文件和指南,填补了国家在土壤污染管理和治理技术方面相关工作的空白。

“人”是绿色的中心和原点,而这一“原点效应”已然形成“焦点效应”。黄石的绿色发展正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细节。



过去,一到热天,西塞山区中窑湾排洪港就臭气熏天,周边居民总是敬而远之,或绕道而行或捂鼻而过。

群众最强的呼声就是最大的民生。西塞山区奋起实施中窑湾排洪港流域综合整治,几年间累计投入3067多万元,清除淤泥和垃圾2689立方米,建成雨污水管网18多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并实施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体净化、长效管理等措施。

如今的中窑湾排洪港,生态自然、河通流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呈现出一幅碧水清流新画卷。

“今年继续对中窑湾片沿山私房生活污水进行清污分流及防涝水渍点整治,进一步巩固生态修复成果。”黄石市生态环境局西塞山区分局负责人说。

谋发展,更谋持续发展

要增长,更要绿色增长

一季度的两组数据

见证黄石推动绿色发展“加油干”的士气

“目标明”的底气和“一股劲”的心气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不仅是城市最靓丽的名片,更是加快推动产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最具竞争力的法宝。



大冶特钢废水经环保科学处理后能养天鹅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改绿造绿复绿、提标提质提效”的故事极具说服力。

“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进攻、绿色转型,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殿勇,是公司的首任环保部部长,对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有深刻的见解。

段殿勇回忆:2004年,冶钢与中信泰富整合。其间,中信泰富高层想一窥“十里钢厂”全貌,当他们兴冲冲爬上厂区旁的西塞山顶,举目便是“烟尘遮天蔽日”。

从此, 大冶特钢开启了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从消除现场烟尘散排到关停落后产能,从建设新型环保设施到生产工艺流程改造,从固废综合利用到推行清洁生产……

三期环境治理工程,十几年的孜孜以求,大冶特钢“吨钢”排放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在创建国家A级环保绩效企业。

看得见的变化

摸得着的成果

稳得住的幸福

……

今日的黄石

正奏响着一曲绿色发展的恢弘乐章

来源:东楚晚报

编辑:琳达

审核:王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