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岸边探寻祖先生活足迹,香树湾里传承民俗文化风情。今年,64岁的民间收藏爱好者李昌国在漳河新区罗河村圆了20多年的梦想,他倾心打造的漳河民俗博物馆建成并向市民开放。
量粮的升斗、耕田的犁耙、独轮车、织布机……,走进漳河民俗博物馆,一件件沉淀着厚重历史和地方特色的老物件一一映入眼帘。
漳河民俗博物馆负责人 李昌国:“这个是人力独轮车。这个车也参与了漳河的建设。当时修漳河的时候,这个独轮车已经用上了,后来为了提高功效,就搞了盒子车,装的土更多,我们了解当时要提高进度,涌现出了很多模范人物,有的一天拉200车土,那个时候都是人力拉土,这个车是最早使用的。漳河能建成,全靠我们的推车。”
400多平方米的室内展厅,被划分为了红色文化、生产用具、生活用品、纺织用具等区域,分别陈列着不同的展品。其中的很多物件都是李昌国在漳河沿线的普通农户家中收集而来。二十年来,他先后收集整理各类老物件5000多件,民俗博物馆建成后,将作为公益性文化旅游基地供人们参观访问、研究考察。
漳河民俗博物馆负责人 李昌国:“对我们青少年的教育很有好处,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来之不易,通过科技进步、通过时代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不忘记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老物件也就是弘扬正能量,让我们下一代更好的树立这种红色的基因。”
除了传承历史文化,民俗博物馆的建立也推动了漳河镇罗河村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漳河新区漳河镇罗河村党支部书记 刘婷婷:“现在要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他建这个博物馆也可以带动我们村民就业、吸引人气,对我们村来说也是起到了一个宣传的作用。目前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是柑橘,通过修建博物馆带动人气以后,对于村集体的发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都有促进作用。”
(荆门广播电视台 编辑:王芳 三审:鲁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