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近年来,荆门市大力探索、推广油菜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引导广大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向“减损”要“效益”,让油菜丰产更丰收。
荆门市常年油菜种植面积保持在200万亩左右,是湖北省油菜种植大市,虽然油菜机收水平处于全省领先,但是机收过程中的损耗过大却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种植农户。围绕油菜机收减损,近年来,荆门各地一直都在进行有益探索,油菜分段机收成为其中最亮眼的尝试。今年,在被誉为“中国菜籽油之乡”的沙洋县,73万亩油菜喜获丰收,机械收割占比达到90%,当地农业部门在油菜机收过程中,试点推广分段机收效果明显。
沙洋县五里铺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张祥和:“我们以前用传统的割谷机收割,损失率比较高,损失大概在20%以上,然后分段式收割第一降低劳动程度,使农民能够增产增收,可以把损失率降低在7%左右。”
目前,油菜机械化收获主要有联合收获和两段收获两种方式。联合收获是指油菜田90%以上油菜角果成熟后,使用机械收割和脱粒同时完成;分段收割则是油菜田80%左右的油菜角果开始变黄时,用油菜割晒机将油菜割倒,就地晾晒五到七天,待油菜后熟基本完成并干燥后,选用装有油菜捡拾器的联合收割机进行捡拾脱粒。
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村民褚文正今年种了40多亩油菜,往年都是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割,因为收割过程中油菜果荚自上而下分布,成熟程度不尽相同,再加上油菜秸秆互相纠缠交叉,损耗、浪费严重。
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村民 褚文正:“一次性机收,像这种青的,是全部浪费了,没有收回去,青的成熟度不够的话,机器根本就打不下来。”
今年,褚文正第一次尝试分段收割。成熟期晚一些的油菜果荚在田间经过五到七天的晾晒,成熟度与先期成熟的果荚基本上一致时,再用农机减拾油菜籽,产量增加了近百斤。
今年,沙洋县农机部门已经在五里铺、曾集、李市三个高油酸和双低油菜籽种植区开展油菜分段式收割试点示范,总结经验,为下一步推广做好准备。
和沙洋县一样,今年油菜收获期间,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也在大力开展油菜机械收获损失率对比试验。在位于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罗咀村的荆门市掇刀区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内,事先准备好的四块面积相同、成熟度相近的测试区,分别通过人工收获、分段机械收获、一次性联合收获等方式,将不同收获方式的损耗率进行了精准比对。
荆门市掇刀区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熊文华:“这是湖北省的专家亲自来搞的试验,人工收获和两段收获损失比例都没有很大的区别,一次性收获的损失率是比较高的。当时从收、整,把水分扣除、杂质扣除以后,损失率达到28.9%,两段收获只达到百分之八点几。”
目前,围绕油菜机收减损,荆门市农机部门已经专门组建专班,并制定了相应的推广实施方案。
荆门市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吴继洪:“第一个,在割嗮机的选择上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因为我们今年全国范围内选择的机器,绝大部分还是不适合我们这边的应用,明年我还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第二个,我们还要加大培训力度,机手如果操作的好,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减损的措施之一。”
(荆门广播电视台 编辑:魏洁 三审:鲁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