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安徽阜南这个厂:扶贫车间变身致富企业

06-18 11:35  

手上,忙着扫边走线;脚下,忙着踩蹬踏板。缝纫机前的邢仁影,随着此起彼伏的“嗒嗒”声,埋着头自顾自地忙碌不停。

在安徽省阜南县红亮箱包厂,邢仁影不仅是老资历,还是技术能手——由于手脚灵活、动作麻利,3月份邢仁影又拿下了全厂的“生产标兵”,工资算下来足足有7000多元。

红亮箱包厂员工邢仁影的工资单。人民网 张俊摄

红亮箱包厂的负责人,今年44岁的王恒亮早些年一直在外务工,2013年回到老家,拿着攒下来的积蓄创办了红亮箱包厂,这一干就是近10年。

从过去面积狭小的扶贫车间,到如今超6000平方米的箱包工厂,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这里打开了“致富门”。

邢仁影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来箱包厂上班,主要负责的就是拉链工序。”说话间,邢仁影手上还在忙着走线。

工作的来之不易,让邢仁影格外珍惜。

每天除了早上把家里忙活好,送完孩子上学,接下来的一整天邢仁影几乎都在箱包厂。“计件发工资,多劳多得,孩子顾及到了,工作也有了,钱也赚了。”在邢仁影眼里,这个工作不比在外务工差。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了解阜南县开展就业扶贫和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情况,并察看车间生产线,同职工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就业。

“当时大家伙还在忙着灾后重建,好多村民尚未从防汛中喘过气来,好在有地方政府的倾力帮助,扶贫车间很快复工。”王恒亮回忆道,总书记亲临车间,勉励我们要克服困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总书记的关心,激励着我带领大家用双手开创灾后新生活。”王恒亮说,这两年,腰包鼓了,日子好了,村民脸上绽放出了喜悦的笑容。

过去,红亮箱包是当地的扶贫车间,而今,红亮箱包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明星企业,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王恒亮表示,“现在厂里有员工130多人,我要争取把就业岗位扩增到300个,让更多村民能安安心心在这里上班。”

红亮箱包厂生产车间里一片忙碌景象。人民网 张俊摄

“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挣百十元。”车间里,这行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定睛一看,其中的“百”字明显有重新加上去的痕迹。了解后方才得知,随着订单的增加,现在大家的收入也逐年看涨,不再是过去的一天挣几十元,而是百十元,这才把“几”字替换掉。

“虽然有疫情影响,但订单没有减少,大家伙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拿起刚刚加工好的旅行包,王恒亮就地代言并推荐起来,“正在加紧赶制的这款产品,去年以来,客户持续滚动下单,全部出口欧洲,截至目前已经生产了30万只,产值近800万元。”

如今,即便再忙,王恒亮总会抽空到厂房里转上两圈,和大家忙在一起。“总书记的到来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让已经脱贫的乡亲返贫。”(汪瑞华 张俊)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杜莉

审核:彭良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