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推进长江大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构建“管水、治水、节水、兴水、护水”的“五位一体”水生态文明治理模式,高品质全市域打造幸福河湖。
建章立制管水。强化用水总量和效率“双控”,推进跨县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加强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实施取水许可电子证照。以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为主线,以“一河(湖)一策”为蓝本,科学施策、靶向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建立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推行政府集中统一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推进疏浚砂石综合利用;严格采砂船舶集中监管,规范采砂现场管理,保持对河道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态势。
综合施策治水。落实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市、县、乡三级河湖长927人、联系部门182个,民间河长、企业河长47名,接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农业面源污染、磷化工企业、禁捕退捕、水质监测等方面一体作战。推行多元化治理体系,落实小微水体河湖长14027人、监督员1963人、保洁员12886人,通过购买服务对水域长效保洁。运用在线监测、无人机等技术,对7处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对3座大中型水库、8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1.2亿立方米。打造新型水生态体系,完成汉西水系连通及城市备用水源工程、沙洋岳飞城备用水源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实施漳河-汉江等6处水系连通工程,开展12处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形成漳河生态湿地和汉江绿色走廊。
创新思维节水。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自动化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每年节水量3000多万立方米。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大力开展企业节水技改,建成省级以上节水型企业16家,每年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试点,安装流量计130余台,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7.56%;每年城市再生水回补竹皮河、京山河6000多万立方米;建设海绵城市项目26个,年收集利用雨水700多万立方米。
彰显特色兴水。扎实推进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东宝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完工,京山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正抓紧实施,积极谋划沙洋县、钟祥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全力配合长江委、省水利厅开展引江补汉、一江三河、鄂中丘陵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今年争取实施京山河、龙泉河水系连通工程。抓好车桥、官桥、北山、焕岭冲4条小流域116平方公里水保生态治理,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深化小微水体长效管护,通过小河清实现大河净;在九渡港河开展健康河湖试点,探索健康河湖工作路径。专项排查整治20个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严厉查处各种违规占用岸线、非法侵占河湖水域等突出问题,形成“查认改罚”管理闭环,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
全民参与护水。全覆盖宣传,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充分发挥“三微一端”新媒体作用,开展“节水中国,你我同行”主题宣传活动。全领域争创,广泛开展节水标兵评选和节水型单位创建活动,培育节水示范单位207家。 全维度结合,开展水生态文明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在污水处理厂、水源地保护区、科教馆等地专题宣讲,120余支“河小青”志愿者服务队在河湖管护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来源:荆门市水利和湖泊局
编辑:孙娟
审核:别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