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在李成俭一家人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
李成俭,今年57岁,和妻子周芹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侍奉年逾102岁高龄的母亲,被邻里传为佳话。母亲杨翠英出生于1920年12月14日,育有七儿三女,如今五代同堂,玄孙都有8个了,最大的玄孙今年12岁,大家庭幸福和睦。
30多年前,母亲杨翠英的老伴去世后,她便和小儿子李成俭一家共同生活。李成俭因母亲年事已高,便在自家一楼开了一个小卖部,平时和妻子周芹一起照顾母亲。李成俭的子女和孙辈们对老人也很孝顺,经常去看望她,给她送营养品。
母亲杨翠英一生勤劳,她19岁时和父亲结婚,后来开染坊谋生,做生意的同时,她要操持家务,还要一人种几亩田,吃尽了苦头。杨翠英年轻时很能干,会染布、会酿酒,还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小时候全家十几口人的衣服都是母亲缝制的,邻居们有时请她帮忙给小孩做衣服,她都会热情答应。李成俭说:“母亲年轻时吃了太多太多的苦,我们做子女的要尽全力给母亲幸福的晚年生活。”
要尽孝心并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孝敬。李成俭一家照顾高龄母亲30多年来,可谓是体贴入微,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儿媳周芹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带孙子上学。老人饮食清淡,周芹会按其口味烧菜,将饭菜做得软一些,老人喜欢吃鲫鱼,烧鲫鱼便成了他们一家最常吃的菜。下午天气好时,周芹会陪婆婆外出散步,有时老人不想出门,周芹就想方设法哄着婆婆出门。冷热交替时,也会及时给母亲增减衣物。在李成俭夫妇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几十年来没生过大病,连感冒都很少,现在除了耳背和消化不太好外,身体健康,思维清晰,平时还能自己收拾床铺、清洗贴身衣物。周芹说:“有时顾客来买东西,婆婆算账比她儿子都要快!”
在李成俭夫妇的言传身教下,他们的儿子李庚和儿媳也很孝顺老人,回家后总是先陪老人聊聊天,给老人买爱吃的零食。李庚还承包了给老人剪指甲的任务。周末放假时,李庚还会开车带着一大家子到周边转转,用手机记录下幸福瞬间。“我现在吃不完、穿不完,儿孙们个个孝顺,政府也很关心我,我的生活幸福得很!”杨翠英笑着说。
李成俭一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真诚、爱心、责任心温馨着家庭,温暖着社会,成为文明家庭的典范。
来源: 掇刀石街道幸福社区
编辑:贾玲
审核:彭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