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 “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因诗得名的翠云廊位于古蜀道中最重要的金牛道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
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省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古树群铁干虬枝,高达云际,满目青翠,天地同色。总书记凝望着历经千年仍然枝繁叶茂的古柏树,详细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
千年古柏的年轮铭刻着岁月的记忆,千年古道的青砖诉说着悠久的文明。注重文化传承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书记实地踏访翠云廊古蜀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顾名思义,翠云廊就是由分布在行道两旁苍翠繁茂的古柏构成的绿色长廊。它绵延300余里,拥有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世界奇观”。
这些“森林活化石”能够穿越千年,见证历史,得益于从古至今持续不断的守护。据了解,自明朝开始,剑州州官就开始实行驿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柏树的数量在任内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这项守护和栽植柏树的制度一脉相承,沿袭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守护古树名木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在地方工作时期。
在正定主政期间,习近平身体力行抢救古树、古寺、古城墙,让正定真正成为了一座“有记忆的城”。
1998年1月,在“榕城”福州,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实地考察了树龄超过1000年的唐代榕树遗存——“榕城第一古榕”。习近平叮嘱古榕管护责任人:“你是第一古榕领养人,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养护好活文物;遇有异常情况,要随时向园林管理部门报告。”
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金星村,至今传颂着习近平抢救千年银杏树的故事。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考察新农村建设途中,看到村里一棵千年树龄的银杏树根部很多泥土都被挖掉,根系裸露在外,生命岌岌可危。他立即和村干部说:“这是金星村的象征,十分珍贵,不能让它死掉。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村庄。”于是,一场抢救银杏树行动很快展开。10多年过去,这棵巍然挺立的银杏树已经成为金星村最亮丽的风景,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自2015年开始,我国投入6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了全国古树名木分布和保护管理情况,并科学指导和推进保护工作。
2021年4月,在广西全州毛竹山村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到一棵生长了800多年却仍然郁郁葱葱的古酸枣树下,凝神注目,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是对这些树龄很长的树,都有敬畏之心。人才活几十年?它已经几百年了。”“环境破坏了,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谈生态,最根本的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牢固树立这样的发展观、生态观,这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潮流,更源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如今,全国爱古树、保护古树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挖古树、买卖古树的现象也非常少见,直观反映了我国林草保护的显著成效。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千年古道上的连绵古柏,历经风雨洗礼,成为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珍贵标本;而在全国各地,大批古树名木经受岁月荡涤,依然郁郁葱葱,成为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来源:央视网
编辑:孙弋雯
二审:李琳达
三审:黄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