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湖北一名大三学生,完成了一份别样的“开学礼”,他成为了湖北第592位,全国第1594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早上5点半,天还没亮,王虎早早起床,在湖北省骨髓库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做捐献前的最后准备。
荆楚理工学院学生王虎(化名):“昨天睡得还可以,睡得比较早,8月27号开始到这了,28号时开始注射动员剂,切实地感觉到了为另一个生命而努力着的参与感。”
注射了最后一次动员剂,完成了心电图和采血,王虎却紧张了起来,他沉默地坐着,一言不发,直到手机上收到了采血结果。
荆楚理工学院学生王虎(化名):“其实是有点紧张、有点焦虑的,主要是因为我有一项指标特别高,昨天的时候我这项指标还是没有降到正常的范围内,我有点怕因为这个指标耽误对面另一个人,今天终于降下来了,有点开心。”
看到指标合格,王虎很兴奋。要知道,造血干细胞非血缘之间的配型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王虎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上午9点钟,采集工作开始,整个过程要持续4个小时,采用的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提取技术。
荆楚理工学院学生王虎(化名):“就一开始打针的时候痛,现在一点感觉都没有。”
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章晟:“在身体里面提取我们的血液,提取造血干细胞,然后其他的血液环输到这个身体里面,这种采集方式是相对安全、创伤面小、易于恢复的。”
说起来,这次能配型成功,来自一次意外。
荆楚理工学院学生王虎:“我和我室友一起去献血的时候排错了位置,当时那个工作人员讲解了之后,我觉得有加入的必要,知道(配型成功)这个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还是要救这个人。”
得知王虎独自一人捐献,荆楚理工学院特别派出两位老师,专程赶来陪伴。其中一名老师,正是湖北第5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荆楚理工学院教师高才兵:“我一直在从事造血干细胞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来看望他,既是作为一个红会的志愿者的关心,也是作为老师的责任。”
另一位老师,则带来了王虎室友们的关心和鼓励,听到熟悉的声音,王虎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下来。
“回来一起吃大餐,加油!期待你早日归来。”
学校也贴心地为王虎延长了假期,让他安心恢复身体。
荆楚理工学院教师高芳佳:“他这段时间开学没有上课,我们的专业课任课老师都会进行一个对他额外的辅导工作。”
下午一点,从王虎身上提取的24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搭乘高铁开始了远行,它将被送到受捐者所在城市,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自2003年湖北开展造血干细胞相关工作以来,全省已有12.7万名入库志愿者,他们和王虎一样,随时等待着点亮更多人的生命之光。
来源:长江云新闻、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
编辑:琳达
二审:杜莉
三审:黄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