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正好”园地】幸福河湖建设的东宝探索与实践

09-03 21:53  

编者按:近年来,东宝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抓产业、稳增长,坚定不移优环境、惠民生,各项重点工作高效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两个先行区”建设卓有成效。这其中饱含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也凝聚着全体东宝人的智慧和汗水。自即日起,东宝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宝正好”园地》栏目,和您一起解锁相关地方和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砥砺奋进的“制胜密码”!

地处鄂中的东宝区,是荆门市主城区,79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20条河流(渠)蜿蜒穿行。2017年起,东宝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加快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为”的提质升级,全力做好“水”文章。2020年,东宝区以湖北省第一、全国第十的成绩,争取到全国第一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东宝区结合乡村振兴,坚持项目建设“一盘棋”思维,统筹各方力量,实施系统治理,协同推进九渡港河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有序高效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出“五善并重、五化并举”精细化管护机制等,助推农旅融合发展,切实将“绿水青山”生态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发展动能,做到了以水美村、以水兴业、以水富民。

主要做法:统筹谋划、示范引领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水利力量

水系整治、规划先行,高站位“谋”长远

提升站位“一起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将项目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内容“一起谋”,纳入年度区政府“十件实事”与其他重点工作“一起抓”。

发动多方“参与谋”。组织32名党员干部和10名水利专家成立6个调研组,下沉子陵铺、牌楼等3个受益乡镇14个受益村宣传水美乡村项目3000余人次,收集防洪灌溉、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具体意见建议110条,修改优化实施方案18次。

打造品牌“精准谋”。按照“一个水系、一个品牌、一个方向、一套措施、一批重要节点”的整治思路,精准制订“一河一品牌”的治理方案。九渡港河水系整治,以“江南水乡”为主题,以“库”为点,以“河”为线,以“域”为面,全力建设水网畅通、岸绿景美、河库融合、鱼肥米香的“江南水乡”。

统筹推进、硬件先行,高效率“建”项目

组织领导有力。区委书记、区长双双担任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在项目建设中,即挂帅又出征,全面调度,高效推进。在领导小组下面成立项目实施协调领导专班、区级配套资金落实专班、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分块负责、工作协调、资金保障、工程推进。同时,将项目纳入区人大、政协年度重点督办内容,跟踪推进。

常态调度给力。建立“日晾晒、周督导、月调度”的常态化工作调度体系,项目建设方每日公开晾晒标段建设情况,比学赶超抓进度;工作专班每周督导项目进展,协调项目问题;区委书记、区长每月调度,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

高效协同发力。区发改、住建、交通、水利、环保、农业农村、文旅等10多个部门齐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随时解决,更保障了河道治理、防污控污、人文景观等项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党建引领聚力。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将党旗插在工地上,将项目党建和工程建设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让临时党支部成为助推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在施工一线,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在项目施工矛盾协调、赶工程进度、重要隐蔽工程施工等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党员带头上,使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更有保障。

积分管理续力。将项目建设工作任务纳入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积分内容,围绕项目整合目标任务和协调工作任务,制订各单位和党员干部工作任务清单,每月通报积分和排名,通过积分管理,确保项目强力推进、按期完成。

常态长效、管护先行,高标准“治”工程

发动群众参与管。东宝区在落实河库专管员、碧水巡河员专职管护体系等基础上,建立民间河湖长、企业河湖长、河湖警长及志愿服务队伍等6类人群参与体系,引导800余名群众自主成立40支“河小青”河湖保护队伍,将公众参与、社会力量等补充到河湖长制之中,实现人人都是河湖长,河湖长制人人参与。

依托数据智慧管。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聚焦农村水系“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创新监管手段及工作方式,构建一体化监测感知网络等信息化体系和东宝区智慧水利管护平台,实现水雨情实时监测预警、流量监测、河湖水质监控、河湖划界确权和长效监管。同时,采用AI视频、无人机巡查、电子界桩等手段解决河湖水系管护难的现状,实现水系“智慧管护”。

建立“五善”机制管。在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中,东宝区创新建立“以善管为目标,实行履职履责清单化;以善治为根本,实行问题整改精准化;以善护为导向,倡导节水护水全民化;以善宣为抓手,推动以点带面实效化;以善督为保障,实行明察暗访常态化”的“五善并重、五化并举”精细化管护机制,全力推进项目高质量运行。

现实成效:实现幸福河湖建设目标,推动河湖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聚焦补齐短板,河湖功能恢复。完成生态护坡、生态湿地建设和滨岸带治理,九渡港河水系水质提升到Ⅲ类以上水质,水生态环境显著提升。疏通河道47千米,将防洪标准提高至10年一遇,减少受灾人口1万人;实现年均防洪效益2700万元,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改善灌溉面积4.55万亩,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还保障沿线乡镇14个村4.5万名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安全,增强沿岸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系统治理,美丽乡村升级。新建改造桥、闸、泵站、拦河坝等建筑物65处,铺设道路32千米,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铺设污水管道25千米;整治塘堰72口,建成8个污水处理厂,完成865户厕所革命,配套设置16处垃圾分类点,建成人文景观节点8处,有力带动小集镇综合治理,大大提升沿线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

聚焦文化融合,乡风文明提升。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河”为媒,挖掘红色文化,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在九渡港河支流八角河打造出以北山革命为主线的“八角庙红色教育基地”,吸引省内松滋、远安、当阳等县市区考察团参观学习,东宝区 100多个党组织的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挖掘传统孝文化,围绕“二十四孝”中老莱子彩衣娱亲的故事,打造弘扬孝文化的主题游园景观——彩衣荷塘。

聚焦以水兴业,田园经济兴旺。项目有效促进了沿线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良好的水生态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立足沿线乡镇生态都市农业优势,打造辰龙花卉、永耕农业等18个融合农创休闲功能高精尖农业项目。依托九渡港河,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简家冲绿色生态廊道、九渡港河沿河步道成为骑行、徒步爱好者的打卡网红地。带动村民开办休闲采摘园、农耕体验园、农家乐等38家,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带动全区农业、旅游业综合年收入增加2300万元,整治后的河流逐步成为村民的致富河。

经验启示:让河湖连通、让水系流动,为乡村振兴引来“发展水”

系统治理是关键。过去,生态水系治理呈现单兵作战、各自作战的现象,总体上质量不高、功能不强。此次,东宝区抢抓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的东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靠多领域、多部门和多要素的治理合力,实现了共同协作、互为补充。河湖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做好顶层设计,细化措施,联动推进。

群众至上打基础。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群众说的“建什么、怎么建”采纳到规划中,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邀请群众参与监督,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在项目建成后,交由群众评估,发动群众管护,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让“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水利项目是民生工程,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只有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忧,听取民声、汇聚民意、凝聚民心,打好群众基础,才能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和完成。

创新发展添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无论是东宝区在全省开创的“五善”工作法,河湖长制工作成绩突出,还是将积分制在荆门市率先引入河湖项目建设,乃至以“河”为媒挖掘红色文化,均是创举,且成效显著,得到了社会多方的赞誉。(记者 东融 通讯员 朱冰鑫 胡爽 石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