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再访土店子

01-22 10:03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的土店子村曾是全县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子。2020年,这里正经历脱贫攻坚的阶段,那时的土店子村,在精准脱贫政策的惠泽下,经过驻村脱贫攻坚“尖刀班”和村民们的勠力同心、拼搏奋斗、决战决胜,彻底告别了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迈进了全面小康社会。


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87期:再访土店子。脱贫之后的农村再往哪里走?3年过去了,土店子又有什么新的变化?今天,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跟随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尹旦萍的脚步,再次来到土店子村探寻答案。

专题:是这个理

黑猪产业展宏图,携手开创幸福路

3年前,土店子村村民黄兴东通过出售60头黑猪,赚取了3万多元。为了扩大养殖规模,他又向政府申请了贷款,如今已拥有一个可饲养300头猪的猪场。黄兴东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2016年,为了照顾70多岁的老母亲,他返回家乡,种过田、养过鸡。当时的土店子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都不完善,自己又缺乏养殖技术,那几年几乎没赚到什么钱。直到2019年开始养猪后,情况才有所好转。可没想到,他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这两年,受市场行情影响,黄兴东养猪不仅没有盈利,甚至还有亏损。为了扭转局面,黄兴东计划与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谭显猛合作,在大型规模场养殖黑猪。此外,谭显猛的保底回收承诺,让黄兴东安心,不用担心猪肉卖不出好价钱。

原来,黑猪生长的周期一般为10—12个月,白猪为4—6个月。黄兴东和大部分村民一样,起初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选择了饲养白猪。但渐渐地,他们发现黑猪更受市场欢迎,受猪价波动影响小。接下来要不要转变养殖品种?养黑猪的高昂成本自己能否承担?他还在犹豫之时,谭显猛主动找上了门。他们初步计划先养殖500头黑猪,适应环境和场地后,再逐步增加数量,整个猪场可容纳2700头猪。他们将共同努力,坚持发展黑猪特色养殖,一起抱团发展。

谭显猛也是土店子人,2013年,他放弃在外经营多年的事业,带着270万元资金返乡创业。那时,家乡的路况极差,路面狭窄,杂草丛生,下雨天路面打滑车都上不去。看到这种情形,他想如果不回乡发展的话,这里可能会逐渐荒废,村民们也会慢慢迁走。2016年6月,扶贫工作队开始驻村,作为当时村里唯一的创业者,谭显猛的养殖场成为产业扶持的重点对象。他也抓住机遇,开始转型黑猪养殖,第一年就签订了上千头黑猪订单,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2022年,武汉市硚口区与巴东县政府投资300万元帮扶土店子村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猪场,也交由谭显猛负责经营管理。

这座现代化猪场是政府支持的恩施黑猪稳产保供基地,采用了全自动的料塔料线,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设计搭建。猪场资产属于村集体,谭显猛的主要目的是育仔,以实现规模化养殖。他把原来的猪场交给黄兴东管理,主要是因为黄兴东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且有6年的养猪经验。同时,党委政府给予了谭显猛很多支持、关心与关怀,他想通过这种“一区两场”的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实现黑猪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村集体的自我“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村里的几处猪场加起来,一年可饲养近5000头黑猪。出栏量这么大,销售便成为了谭显猛心中的头等大事。

在谭显猛的“土店黑猪肉直营店”里,淡季每天可以卖出2头猪,旺季则一天至少卖出3头。加上与供应6个单位食堂的合作,该店每年的销售数量高达1000多头。作为巴东农产品对外展示的窗口,该店不仅承担着销售任务,还是重要的对外发货点。目前,该店已经开通了发往北京的快递次日达服务,每天都有大量货物发往北京。不少顾客每周都会来选购,因为这里的猪肉品质让人放心,炒出来的肉鲜美可口,让人回味起儿时的味道。如今,土店子的黑猪鲜肉、腊肉已经成为巴东县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借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政府修建了以“年猪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长廊,冬天的年猪宴也成为土店子的一张新名片。可谭显猛并未满足于此。

种养结合效益高,梨园丰收共富饶

谭显猛和村民们在专家指导下,经过6年的努力,500亩的梨园终于迎来了丰产。2023年,梨子的总产量达到了13万多斤,总销售额更是突破了120万元。展望2024年,谭显猛对梨子的产量寄予了更高的期望,预计产量将达到20万斤,并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实现每年递增20%的产量目标。既然已经养殖了大量的黑猪,谭显猛为何还要涉足梨树种植呢?原来,为了解决猪粪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他决定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他选择用猪粪种植梨树,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将这些原本可能成为负担的猪粪转化为宝贵的资源。

谭显猛回乡创业的初衷是帮助当地百姓实现就地安居、就地立业,依托产业增收致富。在解决用工问题上,他主要依托本村的劳动力资源。梨园长期固定工有8人,而零工在高峰期能达到40多人。从除草、疏果到套袋等各个环节,这些村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谭显猛支付给农民的工资总额高达100多万元,这些资金都实实在在地流入了村民的口袋。

今年68岁的张钧先与老伴在家种了4亩地,只能维持家庭基本支出。自从2017年用自家2亩地入股谭显猛的梨园后,一年可以有好几份收入。不仅如此,在农科院专家的培训和指导下,张钧先的农技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也因此成为了村里的“土专家”。在梨园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农活需要做,收入也很稳定。如今,他每天工作能赚到150元。作为入股土地的股东,张钧先每年还可以按照3:7分红的模式参与梨园的收益分配。谭显猛占七成,而村民们占三成。2024年,梨园收获后,张钧先预计能分得近6000元的红利。

2021年,梨园开始挂果。土店子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种出来的梨子口感脆甜、无渣、水分足。在信陵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谭显猛加入武汉巴东商会,对接武汉市场,为“土店香心梨”打开销路。同时,为了解决鲜果保质期短的问题,他还进行产品延伸,代加工罐头、饮料、梨膏等产品,使梨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旧居新颜迎客至,农旅融合展新姿

在如此优越的环境和资源条件下,谭显猛的目标是将猪场转变为乐园,梨园升级为景点,商品提升为礼品,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以前有脱贫攻坚“尖刀班”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则有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继续发展旅游业,产旅融合,实现了全村的联动发展。谭显猛说的大学生村支书,就是2020年11月以选调生身份来到土店子的张文灿,那年他才23岁。当时的土店子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初出茅庐的小张面临的是另一项艰巨的任务。

土店子村在脱贫过程中,重点发展“一猪一梨”产业,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土店子村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这里最大的旅游归结于一个“土”字。首先,村里土家族人口占2/3以上,其余产业也根植于土。同时,村里的房屋以传统的土坯房为主,除此之外,正在进行特色民居风貌改造的房屋,也是利用土作为主要的原材料来进行修旧如旧。为了统一改造房屋的风貌,村里对屋顶、墙面等进行了规划。屋顶采用黑色的瓦片,墙面则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的黏土泥巴进行改造。同时,也鼓励村民利用自家的酒瓶、雕花等特色装饰品来进行改造。

当时,也有少数村民不愿意参与改造,村里便提出了外观改造补贴,每户大约补贴2万至3万元,村民自己补贴1万元左右。尽管如此,仍有村民不同意,翠姐就是其中态度比较坚决的一家。翠姐在2021年打工回家后,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许多村民都在自家开起了农家乐,也产生了想回家装修房子、开农家乐赚钱的想法。2021年,翠姐投入了大量资金装修房子,不仅外墙刷了乳胶漆,还铺设了地胶线。当村书记上门来做工作,要把房子改成土泥巴墙时,一开始老百姓都不同意。为了让村民们积极配合改造工作,小张一边组织村民去荆州、宜昌考察乡村民宿,一边带村民一起去考察材料、讨价还价,组织订货。村民们也逐渐意识到统一改造的必要性。

经过这一年的经营,翠姐作为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之一,每月都能赚得上万元的利润。2023年梨花节期间,1个月的毛利润甚至达到了5万元。去年一年,翠姐的毛利润接近18万元。如今回想起来,翠姐感慨万分,认为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且越做越好。

截至目前,土店子村已有150户农户参与民居改造,累计奖补近400万元,村民自发投入近2000万元。推动乡村基础建设,加快农旅融合发展。2021年,土店子被列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小张以此为契机,在开展特色民居改造的同时,不断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短板。2022年,巴东县运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2700万元建设长5公里、宽7.5米的旅游公路,一路直达山顶,沿途风景美不胜收。

如今,土店子村还开设了家庭农场,游客们在这里边品尝美食边游玩,特别的是,这里提供了传统炸馓子和翻馓儿等活动。对于许多游客来说,这不仅是一个让孩子接触和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还是一个让父母回味童年时光的场所。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乐在其中,也真正融入了这些传统活动。这里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都在向游客展现新的面貌。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后,土店子村再次起航。这里有勤劳肯干的乡亲,也有勇于开拓的创业者;有一批批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也有各级党委政府提供的政策、技术和经济支持。土店子村只是中国乡村嬗变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蓬勃展开!


来源:云上社科

编辑:孙弋雯

二审:李琳达

三审:黄韶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