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冰的湖北,开出三朵刀锋花

02-06 23:32  

“据气象部门最新预警,2月3日白天武汉有冻雨或冰粒并伴有雷电,晚上有雨夹雪转大到暴雪,4日气温会降至-4℃,路面易结冰(摘自湖北日报)”。

3号极端天气预警之后,湖北人的朋友圈就经历了画风陡转的三昼夜。

一、 看到水晶花,看到刀锋般艰难

3号到4号上半场,满城尽挂冰凌霜。

最著名的是下面这张照片:

(图源|网络)

说这“水晶花儿”美得有点惊天动地,不过分吧?

但事实上,这么美的花,鲜明了当地就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湖北陆海空交通这几天会大堵塞。

因为只要把这个图稍加联想,就可以看到一个可怕的事实:如果全城、全省覆盖一层冰,那就不是盛景,是灾害了!

这三天,落在湖北的不仅仅是雪,更多的是冰!

学名叫做“冻雨”。落在树上叫“冰坨”,落在桥上叫“冰溜子”。落在地上叫“流冰”。

所以,4号下半场,武汉人的朋友圈画风就陡转了:

“这不是想象中的落雪,这是一场难以抵御的灾害”。

(图源|知乎@杜木头)

看起来美丽的“水晶花”,其实是“刀锋般严寒里开出的花”。

(图源|@付琴)

树木“长出冰叶子”。冰叶子压断树,几十万棵樟树被毁坏。

(图源|网络)

停在户外的车“套上了一层钢化膜”,正式变身为电冻车。

(图源|网络)

而武汉则成了一个巨大的溜冰场,确切地说,是“流冰世界”。

(图源|知乎@杜木头)

“出门的武汉人不容易”是看得见的。

(图源|网络)

4号的朋友圈,直观告诉你,冻雨有多可怕!

冻雨,顾名思义就是雨被冻住了。冻雨在空中是雨,落到地面上就是冰。路面上结冰。雪可以及时清扫,但雨落在地上会凝结成冰,反反复复,难以尽数清理。

而整个湖北,这场“雪+冻雨”的灾害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它跟往年完全不一样,它不是下的那种松雪,它直接下下来的是那种冻雨,道路上直接结冰,刚刚铲出来接近10公分的冰,都是冰层。”

解决交通路段冰层最有效的方法是“封路停运”。但是,怎么可能“封路停运”呢?

所以,朋友圈又看到了“艰难画风”。

“3日晚开始的暴雪,对交通造成较大影响。截至4日16时,全省道路2公里30分钟以上缓行路段共175段次,其中高速缓行138段次。全省高速公路共计249个收费站关闭、2个路段封闭。全省汽车客运站关停54家,班线停运4556条。全省城市公交停运862条线路,出租车共停运6233台。港航方面共100个码头停止作业、547道渡口停止渡运、745艘船舶停航。”

“2月3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管内襄阳、宜昌、恩施、平顶山、信阳等地迎来冻雨和大雪天气。为确保旅客出行安全及铁路运输畅通,武铁计划停运159趟旅客列车。”

冻雨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春运受阻”。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受伤”严重,铁路、公路和航班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给春运交通出行带来严峻考验。

(图源|网络)

湖北“受伤”最严重。

一个原因是,湖北地处春运交通的中心。春运时期,国内主要城市群的沟通和务工群体返乡,大多会经过湖北。湖北是连通东西交通大动脉的核心省份,武汉更是九省通衢,承担春运最重的任务。

“2024年春运于1月26日起正式启动,据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29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1.9亿人次,其中,公路人员流动量超过1.7亿人次。”

其中湖北承担的运量是多少呢?简单说,其他省份城市承担运量乘以9倍,就是湖北担负的运量。

湖北的冻雨灾害严重到什么程度?

1日以来,湖北96个县市区出现雪和雨夹雪,33个县积雪深度超过5厘米,60个县出现冻雨。截至4日8时,湖北潜江、应城、孝感积雪深度达18厘米,大部地区最低气温零下6摄氏度至零度。

极端严峻的天气,无数的返乡车辆,结果就是交通事故频发。湖北“春运受阻”,交通事故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路面湿滑,部分路段出现交通事故,进一步加重了交通拥堵。高速部分路段不顺畅的前提下,我们只能组织人力推车,先把事故车辆挪到应急车道。”

气象部门半个月以来多次预警提醒,驾车回家过年的人潮依然汹涌。冻雨这几天,高速路上的车流量太大,已经达到设计通行量的10倍以上。安全回家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也是目标,那么灾害面前,更需要的是彼此体谅,同舟共济。

二、看到英雄花绽放,如刀锋勇敢

“春运受阻”带来的是焦虑,继续成为朋友圈的新画风。

同时,还有种种质疑。

有不解:“及时除雪的话,道路就能畅通吧?”

有指责:“天气预警早就有了,为什么没提前准备呢?”

有臆想:“第一时间为什么不除冰?”

还有好事者,为流量引战。

那么,这次救灾,相关部门有没有及时组织除雪?及时除雪能不能解决问题?

中国铁路武汉局发布公告,他们第一时间组调集合了三千多名扫雪人员扫雪。

武汉市发出基层党员突击队倡议,社区志愿者行动倡议。“一城百姓半城好人”的景象再度出现。

但是,冻雨结冰之所以难除,就在于积雪扫除后会再度迅速结冰。冻雨结冰的速度实在太快,你这会刚把看见的冰面铲掉、数小时后可能又再度结冰。所以,持续下雪下雨的时候是不适宜马上铲雪的,需要等到雨雪停下来的间隙,抓紧除,才有效果。

有时候看不到人,不是没有人在奉献,而是灾害太特殊。所以,两天内武汉市内交通畅通,两天内湖北运力基本恢复,这背后恰恰是,救灾及时,无数人付出。

“天气预警早就有了,为什么没提前准备呢”?

谁说没有提前准备?

1860余名高速保障人员闻雪出动,623台除雪车上路。十堰市采取“空车”探路、警车开道、编队低速运行、交通人员护送的方式,分两批共42车次,及时疏运滞留旅客1267人。荆门市出动人员3000余人次、铲雪车14辆、应急车辆200余辆次,撒融雪剂110余吨,清理道路50余公里,全面清除道桥隧涵冰雪,基本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恩施州投入1083人次,融雪剂146.7吨,巡查里程2703公里。

数据足够说明事实了。

每一次灾害,有志愿者行动者,也有大声喋喋者。而第一时间一线救灾的英雄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默默行动,为归家的旅人开出来一条勇敢者道路。

(图源|网络)  武汉供电职工冻雨寒夜高空作业,两天两夜持续抢险

灾难面前,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从来都是,少的是抱怨逃避,多的是承担奉献。四年前是这样,今天依然是这样。

四年前,湖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书写过火神山、雷神山奇迹,今天也一样,勇敢者面前,没有什么困难征服不了,没有一个春天逾越不过。

2024年1月份,湖北在3天内连发41条预警,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冻雨倾下的同时,武汉和湖北各地的政府部门实施应急预案。没有大面积停电,铁路交通两天内基本恢复运转;公路交通一天内完成基本生活保障,两天内绝大部分路段已恢复通行;4号下午3点,武汉天河机场开放,进出港旅客5万人次。

(图源|via@桐响视频)

截至5日0时,湖北累计投入融雪剂(含工业盐)13000多吨,调配撒布机1651台次、装载机1091台次,出动应急人员24760人次、巡查车辆4399台次。

在武汉,各大车站调集站区铁路各单位职工组成3000多名除冰扫雪人员,昼夜清扫4000多组道岔积雪,每天对接触网热滑除冰。站内针对列车晚点、停运等情况,车站动态增加退改签窗口,及时保障暖风、热水供应,实时播报列车运行情况。

4日省应急管理厅紧急下拨的2.5万件救灾衣被已运抵受灾地区,支持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共落实209支、6763人的专业救援队伍,布置到一线备勤。其中,9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9支社会应急队伍,携带各类装备40台套,在驻地附近进行扫雪除冰工作。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触雨雪冰冻警情262起,共出动消防救援车272辆次,消防救援人员1435人次,营救29人。

这些干出来的数据,毫无疑问使流量谣言遁形。

当然,这些数据摆出来,是用来说明,山河无恙,岁月静好,不是流量造出来的,不是指责抱怨说出来的,是无数人勇敢奉献出来的。

(图源|@娜娜引图)

冻雨下冰的湖北,每天都有无数风雪夜归人。水晶花儿美,水晶花开刀锋般严寒的花。风雪冰凌里凡人英雄,开刀锋般勇敢者之花。

三、 绿皮火车刀锋疾驰而来,山河热土开家国花

(图源|网络)

这几天湖北救灾,启用了绿皮火车。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尽办法,畅通春运,大家可以早一天,更早一点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仪式。是刻在骨子里基因里的中国人情节。这个4000年来从来没有阻断的文化仪式,说明了中国永远是“乡土中国”。一年到头,在外乡工作的人们过年一定要回老家。“只有回到故乡,他们才有真正的休息,从身体到灵魂,这是真正的休息。”

国人执着,过年一定要回老家,这没有道理可讲,这就是朴素情感驱使。

所以武汉全力以赴。如果能够提早一分钟,就不惜成本不计付出,各种办法都用上。

这几天高铁出现晚点停运,不是因为铁轨结冰,而是因为接触网线路结冰。在正常情况下,铁路会运行专门的接触网刮冰车来除冰,把受电弓的接触部分换成可以除冰的金属板。但如果遇上冰层太厚的冻雨灾害,便只能上人力除冰,接触网就必须切断电力,当然这段线路就会暂时彻底无法通行。

(图源|网络)

全线铁路职工加班加点的同时,武汉铁路局安排了48台内燃机车随时待命,用来牵引失去电力供应的高铁。

(图源|网络)

网友们笑称“祖师爷出山啦”。风雪冻雨天,绿皮火车刀锋般突击而来,背后是地方各工作部门细致部署调度实干,是不计成本只为了老百姓早日回家过年。

老百姓和国家地方互相信任,同舟共济的温暖,也是从来不畏困难,从来生生不息的全中国处处可见的家国与共,山河共担的情意。

虽然冻雨让回家的路更艰难,不过,湖北省内,与时间赛跑,高速公路,火车站,机场,都正在逐步恢复常态运行。大家回家的路,新绿春来。

冻雨会过去,瑞雪会兆丰年,新的一年会温暖好天气!

(文中灰色部分引文及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新华社

编辑:琳达

二审:黄韶光

三审:彭良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