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农业供给侧,咋改?

03-01 10:51   云上荆门  

阅读提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荆门市将结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政策顶层设计、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推进农业金融创新、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六个方面,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中央、荆门市的一号文件都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今年荆门市应该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2月23日,记者到荆门市农业局咨询了相关负责人,希望能给农民朋友以指引。

六大“绊脚石”影响农业发展

近几年,荆门市连续遭遇干旱和洪涝灾害,虽然农业损失较大,但农业部门抓住时机,积极推广各种农业高效模式,到2016年,荆门市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面积达到105万亩。

尽管跟别的地区相比,荆门市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走在前面,但农业发展依旧存在不少“绊脚石”。

去年冬,市民到漳河游玩时,还能看到不少柑橘挂在枝头。为什么冬天了柑橘还没有采收?

原来,去年荆门市柑橘丰收但不优质,再加上各地柑橘都丰收造成市场疲软,柑橘价格一跌再跌。柑橘卖不出价,橘农只好放任它们留在枝头。

与此相反,可可(荆门)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的果冻橙、钟祥张集的泉水柑却在市场上脱销。

“究其原因主要是荆门市农业产品和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荆门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杨兴柏说。

高端、特色农产品面积不大、产量不高、生产能力不足,部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不全,草食畜禽占畜牧业比重偏低、水产健康养殖与特色水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大。目前我市农业细分产业多、分布散,农业企业“小、散、杂”,上下游各类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尚未形成一条配套完整、关系紧密、特色突出的产业链。

作为荆门市首个突破千亿的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虽然总量较大,但大多都是“原字号”的粗加工,精深加工不够,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与互联网的对接程度不高,成本高、利润低,缺乏叫得响、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农场、大基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

从农业生产角度讲,我市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农民长期大水、大药、大肥的施肥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经营主体绿色发展观念淡薄,农业清洁化生产不够普及,土壤和水体的自净修复功能下降,土壤结构破坏、有机质缺乏、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仍然突出,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新的风险。

不仅如此,农业投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发展空间受政策束缚等问题仍然突出。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庞大资金,仅靠政府投资根本不能满足需求。虽然上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项目小而散、“多头下达”、整合难等问题并存。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缺乏有效抵押物,很难得到银行的青睐。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依然匮乏,市场化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尚未建成,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程度不高。

六个措施补齐短板

“绊脚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是不想办法把它搬开,农业发展必然受阻。今年我市将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抓手,发展特色农业,完善生产布局,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只有农业结构调好调优了,农产品才更能满足市场。要加快划定并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双低油菜生产保护区,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定制农业示范区,依托漳河、温峡等水质较好的湖库发展净水农业,构建我市特色现代农业新格局。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重点推广米质达国标二级(含)以上的高产多抗广适的水稻品种,推广小龙虾、龟鳖、黄鳝、乌鳢、水蛭、牛、羊、鹅、梅花鹿、鸽子等特色水产及畜禽养殖品种。大力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工程。

“建好的农田如果还是按以前的种植模式,很难产生高效。”杨兴柏说,应该以各地已建好的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为基础,集中精力、集合项目、集聚资金、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农业“一高三新”,建立10个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片,在示范片进行全域规模化生产、全域机械化作业、全域社会化服务、全域产业化经营,打造现代农业新亮点。

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的主角,今年荆门市将加快建立70万亩粮油菜果渔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禽生态养殖基地,着重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按照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等“三区”划定要求,扩大生态养殖模式规模,创建100个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示范场;积极推进水产生态养殖,新增特色水产品种放养面积10万亩,新增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组织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前期调研工作。

农业科技只有推广转化了,才能真正为农业服务。杨兴柏说,结合农业发展的短板,今年荆门市将主攻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齐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和养殖业领域农业机械化短板,推动“机器换人”。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工艺的研发,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出台激励措施,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要求,全面推广生态循环技术,促进清洁生产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此外,还要加快制定荆门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加快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动有机稻、有机水果、有机茶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依托三条“四化同步”示范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来源:荆门日报

责编:张凤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