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特色产业 做大发展底盘

02-07 11:04  

  荆门高新区始终坚持“产业第一”,聚焦六大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格林美、福耀玻璃、金泉新材料、长丰猎豹荆门公司等一批充满活力、制造先进、行业领先的企业在这里裂变壮大,产生磁场效应,不仅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高新产业比重,而且形成了产业集群集聚,做大了发展底盘,为荆门高新区快速进位提供了强劲动力。荆门高新区先后被评为国家城市矿山基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2017年,荆门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荆门高新区城市矿山资源循环利用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45亿元,税收过亿元企业4家,过千万元企业30家,规模企业155家。

百川入海,释放“聚合效应”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壮大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产业集群。荆门高新区放大荆门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优势,依托格林美国家城市矿山示范基地、中国循环经济领军企业等优势,新增投资27.32亿元,建设年产9万吨三元动力电池原料与材料项目、10万套车用动力电池包绿色拆解循环再造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新增产值120亿元。投资100亿元的葛洲坝荆门环保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

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荆门高新区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基础较好,中集安瑞科、航特、福耀玻璃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迅猛发展。2016年,以引进长丰猎豹新能源汽车项目为契机,科学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引进汽车配套项目落户,实现集群效应。国安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项目、湖北泰特机电轮毂电机项目、江苏亘德扫地机项目、湖北瑞京智能科技装备项目、湖北博际专用车零部件项目、湖北迈赫汽车夹具和检具生产项目、深圳劲驰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以及一批汽车塑料件项目、车灯项目、汽车座椅等配套项目相继开建。荆门高新区已具备回收动力电池、生产电池材料、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零部件、汽车底盘轻量化,以及整车的生产能力。

一个100亿规模的装备制造产业初见雏形,荆门已成为华中地区具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地区之一。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是全省两个专业化工园之一。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碳一化工等细分领域。目前有以新鑫新能源、渝楚化工等为核心项目的石油炼制及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以天茂集团、湖北君尚科技、中迅长青、金贤达等为核心项目的原料药产业链,以固润科技、深圳有为化学、美邦化学等为核心项目的光化学新材料产业链,以金六环锂电池正极材料、百杰瑞锂盐电池材料等为核心项目的电池材料产业链。园区化工产业集群效应显现,正向500亿规模的化工产业目标奋进。

放大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荆门产业园品牌效应,荆门高新区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健康)产业集群。人福医药、百科亨迪、康沁制药、梦阳药业等20余家医药企业在这里稳步发展。国家医药领域排名第一的修正药业、医用无纺布领域排名第一的奥美医疗项目,以及荆门瑞信医疗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项目、军特药项目、远洋生物血液透析液项目等相继在这里落户。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领跑者李宁集团公司在荆门高新区建成全国唯一一家集生产、销售、仓储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李宁公司50%的产能源于荆门园区。又一个百亿规模的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

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上,投资85亿元的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入选“全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跻身全国动力电池领域前三甲。投资20亿元的国电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是全省第一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三联供项目。全球无纺布巨头以色列埃夫苟公司投资7.5亿元建设的金龙非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的高档无纺布生产基地。去年光伏组件制造领域排名第二的江苏阿特斯落户荆门高新区。依托金泉新材料、博韬合纤等一批企业扩规裂变和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的落户,100亿规模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指日可待。

转型升级 力促“强筋健骨”

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荆门高新区瞄准战略型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福耀玻璃目前是福耀集团在国内效益最好的分公司,集团总部抢抓机遇,在荆门率先升级扩能,二期建成后产能由300万套扩大到600万套,将再造一个新福耀。金泉新材料立足荆门高新区孵化裂变,全部投产后,产能将达10GWh,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去年,航特装备制造、固润科技等17家企业也相继扩规扩产扩能,新增产值133亿元。

荆门楚大机电有限公司与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荆门投资10亿元建设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2016年8月,埃斯顿生产的第一台机器人进入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短短一年,埃斯顿生产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已超过300台。目前,埃斯顿机器人工程应用设计团队研发的机器人产品进入焊接、搬运、码垛、机床上下料、喷涂、装配等多个生产环节,为客户在智能制造中“机器换人”提供解决方案。目前,该企业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已走出湖北,“远嫁”山东、贵州、内蒙古等地。

荆门高新区还通过资产收购、产权转让、招商合作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推动“小微企业”和“僵尸企业”加快兼并重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实施兼并重组企业6家。格林美成功兼并内蒙古新创资源再生有限公司、蜀金属(香港)公司以及德国废物循环利用巨头雷曼迪斯控股的巴米塔等3家公司。北京三聚环保成功兼并盈德。成希商贸成功兼并聚盛孵化器,投入440万元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吸引一批企业入驻孵化器,盘活了现有资源。

湖北博韬合纤有限公司是从事丙纶短纤维加工生产、营销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去年,博韬合纤整合湖北科农机械项目用地,并成功收购嘉信科技,成立湖北绿环化纤有限公司,企业产能得到翻番增长,出口越南、印度等国际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同时,狠抓工业技改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2017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项目39个,纳入市级调度的重点项目11个,全年完成投资48.8亿元。其中,金泉新材料动力锂电池项目二期一区、福耀玻璃100万片前挡风玻璃压制生产线等8个技改项目已建成投产。加强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和项目服务,“小进规”企业11家,新建企业5家,新增琨鹏科技、百科化工、太阳红、芸美服饰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总数达155家,其中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3家。

2017年,荆门高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出口总额增幅都居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市排名第二。

为凤筑巢,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按照产业聚集、功能分区的原则,荆门高新区·掇刀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六大产业园区。规划29.71平方公里建设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规划10平方公里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9平方公里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规划6平方公里建设汽车产业园;规划12平方公里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20亿元,新建起40万平方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近两年来,全区投资37.7亿元,新建厂房等设施面积89.6万平方米。

按照每个产业都有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要求,积极搭建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投资3亿元,建成17万平方米的双创中心。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格林美中央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合作,从事新材料领域研究。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成立了绿色化工产业研究院和化工循环产业园,实现了大连化物所国家成果转移中心、荆门石化研究院、荆楚理工学院强强联合。生物医药产业园依托院士工作站、荆楚理工学院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实现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全区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院士工作站10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28家。

建设大园区大产业,必须要有大交通。荆门高新区积极争取市住建部门支持,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86个,区级投资86亿元,三条高速公路出入口提档升级,兴隆大道南段、虎牙关大道综合改造基本完成,普宁路、龙井大道中段、阳光五路、胜科路等13条23.59公里的道路已建成通车。拉通延长和改扩建了交通大道、捡秋路南端、兴化四路等23条园区道路和支干道32.6公里,使掇刀中心城区与高新核心区、凤鸣湖片区与官堰湖片区、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与市交通大路网等的连接,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的交通格局。

努力破解物流瓶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荆门高新区放大本区作为鄂中重要物资仓储、中转集散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化工、粮油等产业物流。楚元石化、博源实业、通旺达等大型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全区从事专业运输、仓储、冷链等业态物流服务企业共97家、人员5052人,形成了石化产品、建材、汽车零配件等物流中心。配合市加快荆门国际内陆港和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建设,构建铁、水、公、空等多式联运格局,在全国同等城市具有明显优势。李宁公司测算,在荆门进行产品全国配送,物流成本节约38%。

同时,加大医疗教育的服务配套,新建了望兵石学校,启动了本区学校建设,完成了3所中小学标准化改造。加强与市一医的合作,扩建掇刀人民医院,为园区拓展、产业集聚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保障。(记者 姚桂林 周小丹 特约记者 钱修海 李德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