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荆门交通人

07-04 15:56   云上荆门  

用航标照亮人生——记交通部“百名优秀航标工”付文胜

作为一名保航道畅通、航道安全的航标人,付文胜已经默默守护了36年汉江航道钟祥段。设标、疏浚、筑坝、引航、维修、保养、服务、救人,这就是他的人生,平凡但充实,渺小而心安。

作为钟祥市航道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52岁的付文胜一直工作在第一线,践行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职责。2019年“七一”前夕,记者在钟祥汉江大桥下见到付文胜时,他正在一艘疏浚工程船上操作船只,疏浚汉江河底淤积砂石。

他说,汉江碾盘山截流后,挖掘了一条导流明渠,但因最近的暴雨,砂石被冲刷淤积,导致汉江大桥三号桥孔水道弯曲了,所以现在加班加点疏浚,把二号桥孔疏通,使航线变成直线,方便过往船只通航。

常年工作在江面上,付文胜的皮肤显得黝黑、苍老,他还笑着自嘲:近年来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在办公室的时间多一些,比以前肤色白了。从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付文胜从航标员逐步成长为轮机长、艇长,直到现在的基层管理者,一直没有离开汉江航道。

他解释说,钟祥航道位于汉江通航的“咽喉”部位,航道不畅就会卡住汉江脖子,而他所在的航段属沙质游荡性河床,河面宽阔、滩高水浅,航道变迁频繁,管理和养护任务十分艰巨,他作为局里老航标员,坚守在一线是自己的责任。

付文胜感慨,现在在航道管理局工作,比以前的条件要好多了。

他刚上班时,汉江上的航标灯是煤油灯,每天都需要驾船到江中心加煤油,否则航标灯熄灭,会造成很大的交通隐患。而且以前船上只有24伏的电瓶,连电扇都带不动,所以船上冬冷夏热。如今条件好了,航标灯是太阳能的,船上的条件也好了,能烧饭,能睡觉,而且建了航道基地和码头。

当然,航标员依然是辛苦的,一艘艇上6个人一班,有时候碰上堵船,就要加班加点工作,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不能下船休息。而且要当好航标员,必须是多面手:身兼水手、轮机员、驾驶员、油漆工、厨师多职,还要练就火眼金睛,一眼能判断出航道水深水浅。

付文胜也见证了汉江航道的兴盛发展历程,以前,汉江上跑的船是二三十吨的小木船,后来是四十吨、100吨的小铁船,如今基本上是上千吨的大船了。在三年前,一天最多20多艘500吨级的船通过汉江钟祥段,现在每天至少60艘运输矿石、黄砂、木材、粮食的千吨级的船舶通过。

航道上越热闹繁忙,付文胜就越感觉到责任越重大。辖区里有近200座岸水标,必须坚持“寸水必争”,对航标做到勤移勤设,确保每座航标位置准确。

在一年一度的助航设施和标志维修保养中,付文胜与同事们从节约经费的角度考虑,从来都是自己动手为设施除锈加漆。为了保证质量,维修保养最好是在高温晴热天气下进行,每年的八九月份,江面上毫无遮挡,头上太阳曝晒,脚下江水热蒸,付文胜与同事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

维护航道不间断通航,是航道工人奋斗的最高目标。付文胜每年都要带领同事战枯水、保畅通。同事们都记得,2016年初汉江遇到近四十年来最枯水位,通航水深严重不足,大量运输船舶搁浅滞留。付文胜与疏浚专班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经过七天七夜180多个小时的奋战,开辟出一条深1.7米,宽30米的新航槽,保证了过往船舶在春运中未受经济损失。

在2017年元旦,付文胜更是奋战27天,与同事们在汉江上开辟出一条长500余米,宽40米,水深1.8米以上的新航槽,消除了该航段船舶航行安全隐患。

付文胜说,当过往汉江钟祥段的船员们,眼中见到一座座颜色鲜明、标位准确的航标,感受到脚下船舶畅行无阻的便捷时,就是他最踏实的时刻。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因航标而鲜亮出彩,就如交通部“百名优秀航标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十行百佳”标兵这些荣誉一样,照亮自己的人生。 

山路上的“铺路石”

——记全国公路系统“模范养路工”

韩士法

挖补沉陷、坑槽,清理塌方、落石,修边沟、割长草,是养路工人的基本工作范畴;一套橘红色的工作服、一把铁铣和铁镐,一双粗糙的手,一张黝黑的脸,是养路工人的“标配”。

扎根山区公路管理站30年,每年巡查公路1万多公里,是优秀养路工人代表韩士法的日常工作。

作为我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公路管理站——“韩士法公路管理站”,今年50岁的站长韩士法,常年坚守在栗溪公路管理站从事南荆线、南铁线、石栗线的山区公路养护工作,他牢记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汗水和青春谱写着一曲公路职工甘当铺路石,敬业奉献,团结创新的篇章。

在他的带领下,栗溪公路管理站管辖的三条公路多年来保持良好的通行状态,为山区重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先后被授予“全国百名模范养护工”、“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公路养护能手”、“湖北省十佳公路养护标兵”、“湖北省公路养护技术比武第一名”、“荆门市特等劳模”等荣誉称号。

养路工作是枯燥、繁重而且清贫的,30年前与韩士法同时进站的不少年轻人,后来逐渐选择了离开。最初从事公路养护,很多人不看好韩士法——一名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工作那么累,工资那么低,能坚持下去么?但韩士法就是坚持下来了,并尽力把工作做到了最好。

到2012年,他转成了事业编制,再加上站长补贴,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韩士法没有过不满,在他看来,他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想当好一名养路工人,仅靠热情和力气是不够的,还要技术。从当初进站起,韩士法就潜心钻研,掌握了养护技术,并摸索出自己的方法。在山区工作,韩士法发现,水毁是山区公路的致命危险之一。韩士法便主动到沿途居民家宣传,动员居民挖通门前的排水沟,消除了水毁的危害。

在前几年,韩士法负责养护的公路成为运煤货车经过的主要路段,由于超载,路面经常出现大面积的沉陷、拥包、松散。韩士法摸索出了一套补油作业新工艺:采用铺筑水泥稳定基层、C15混凝土处理路面的方法,彻底根治了路面推移的难题。为了节约成本,他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油锅巴”废物利用的办法,用来填补坑槽和硬沉陷。    

管好了路,韩士法还主动管路上的人。经常跑山区公路的司机知道,路上一怕车坏,二怕路坏。

有一次,一名陈姓司机的货车坏到了半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着急时碰上了巡路的韩士法。韩士法主动询问后,骑车跑到10多公里外的集镇上,帮司机买回了配套零件,并帮忙把配件换上。

还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一名跑荆门城区到东宝区栗溪镇的客运司机在早晨5点多通知韩士法,称一处路段被树枝和树干封住了。韩士法开着工程车赶去现场,顶着刺骨的寒风把树枝拖开,虽然带着手套,手指仍被硬刺刺穿,他不顾止血,忍着疼痛清除了路面障碍物,看到道路通畅了,才去包扎伤口。

“在路上,我的心就踏实了,精神就有了寄托。”朴实的韩士法说,他还将继续做好“铺路石”,为维护山区公路的畅通贡献一名共产党员的力量。

从“兵哥哥”到好“的哥”

——记市公交出租汽车公司“雷锋车队”队长

曾凡华

“开出租车很辛苦,要当一名好‘的哥’,必须要驾驶技术好,心态好,服务好。”曾获得全省双创“文明示范车”、荆门市出租车行业“服务先锋号”“文明车”、荆门“十佳的哥”“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的曾凡华,向出租车行业的同行们坦承自己的心得,从业15年来,他就是这样做的,并且做成了赢得众多人赞誉的好“的哥”。

曾凡华的驾驶技术是在部队里练就的。1964年出生于沙洋县后港镇的曾凡华,年轻时参军到部队服役,因为表现优异,被选拔成为一名技术兵。“当时驾驶大货车运输物资,都是在戈壁滩上跑,要么就是半沙漠半山区的地势。特别是冬天零下十几度的天气,货车跑起来像滑冰一样,很考验技术。”曾凡华说,自己的性格很稳重,开车也稳,当时运输连的连长就爱坐他的车。

转业后,曾凡华跑了一段时间长途货车,直到2005年搬家到荆门城区,投身于出租车行业,开始了的哥生涯。

初到荆门的曾凡华,对城区道路不熟悉,在慢慢摸索中才逐渐适应出租车行业。但他一直把握着一点: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时至今日,他的驾驶里程超过100万公里,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也没有发生过乘客投诉,真正做到了安全第一、服务至上。

“我们这一行是服务行业,乘客满意最重要。”作为一名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曾凡华没讲任何大道理,说的都是人之常情。“你和乘客吵一句,可能就会影响一天的心情。心情不好,开车就毛躁,再碰上乘客挑剔,就可能吵第二架,生意就别想做好了。”

说起服务,曾凡华表示,一是要尊重乘客,二是不贪图小便宜。曾凡华表示,自己从不绕道、乱喊价,车上捡到的手机,可以装几个蛇皮袋了,但他从来都是及时归还失主,并且从未接受过对方的感谢费。不过现在他的车上很少捡到手机了,因为他总会在乘客下车时提醒一句。

作为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曾凡华把为社会献一份爱心当成自己应尽的责任。早在2008年,他便因优质服务和高尚品格,入选市公交出租汽车公司首批“雷锋车”,并于2015年3月被推选为“雷锋车队”队长。

曾凡华带领“雷锋车队”,开展了各类公益活动。持续十多年的“爱心助考”活动,每年3月开展的学雷锋助残扶弱活动,每年4月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活动,“清洁荆门母亲河——竹皮河”活动、义务担当交通协管员活动,他都积极参与。每次公益活动中,曾凡华总是那个起得最早的、车擦洗得最干净、装备带得最齐全、收拾到最晚回家的……

在日常的营运中,曾凡华也热心助人。去年5月,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是一位曾姓女士打来的。曾女士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每天需要去康复医院进行理疗,由于丈夫要上班,无人照顾的她出行非常不便。另一位残友向她推荐了雷锋车司机曾师傅,这才打电话求助。曾凡华二话没说答应了对方的请求。第二天,曾凡华早晨6点不到就起床,准时赶到曾女士在掇刀的家。他将小曾抱上轮椅,推到小区外面,再将小曾抱上车、固定好,把轮椅折叠放入后备箱,这才载着小曾向医院出发。下午,他再到医院把小曾接上送回家。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直到小曾康复训练结束,连来回的车费,曾凡华也没收取。

曾凡华的表现赢得了好人缘。今年春节前,他曾经在爱心助考中结对过的一名学生家长,突然打来电话求助,女儿已经考上大学,这次寒假回家,半夜12点在荆门火车站拦不到车回漳河的家。已经休息的曾凡华二话没说,赶到火车站,小姑娘看到熟悉的车牌、熟悉的师傅,倍感亲切:“拦了几辆出租车,都说冰天雪地不敢走。”曾凡华安慰小姑娘,“我的技术没问题。”20多公里的路,他小心翼翼驾驶了一个多小时,把小姑娘安全送到家,喝了口热茶,硬是推掉了家长送上的300元车费,告辞回家。

说起自己的经历,曾凡华说,“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退伍军人,还是雷锋车队队长,我希望乘客看到我驾驶的鄂HT1891出租车,就敢坐,乐意坐。”  

来源:荆门市交通运输局

责编:怡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