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融媒体中心周桂:不负青年志 不移新闻情

©原创   07-28 17:05  

周桂,女,汉族,1990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掇刀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她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十年,以经济新闻、时评、社论写作见长,代表通讯《疫情来袭疑无路 铁水联运又一村》《再见了,我的“流年”》等反映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经济社会面貌变化,多次荣获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湖北新闻奖、湖北省政协新闻奖,多篇作品被央省市媒体选用。关照民生情怀的内参曾获市主要领导批示。撰写的《地方党报如何为战略决策服务》等论文发表于国家专业杂志《新闻战线》,系列散文代表作《东山西行》发表于《作家林》。曾获评“荆门市优秀共青团员”。

      一、新闻从业路上,她是挖冰的人

      2016年,在一次政务采访中,市领导提到荆门的一个埃斯顿机器人项目。本来,这与她要报道的干部作风主题并无联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特意来到荆门高新区,采访埃斯顿机器人项目。半夜十二点爬起来,没有丝毫犹豫,一气呵成完成稿件《我市第一个自产自销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埃斯顿“上岗”新洋丰》,在荆门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被省媒转发,“全国十大党政官员微博”叶青在微博转发此文。后来埃斯顿机器人在全市遍地开花,她又跟踪采写《我们来自埃斯顿家族》,影响力持续扩大 。

      在她看来,荆门高新区是冰点新闻的富矿,她挖到的《气体同胞的“环岛”之旅》等作品呈现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火热的经济发展势头。调入掇刀区融媒体中心后,她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策划重点选题,采写重头稿件。其中,优化营商环境典型、资产盘活典型等稿件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县域经济报等媒体刊发,《坚守 转段 奔跑》在荆门日报头版和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公众号刊发,获得了广大用户认可、点赞、转发,微信阅读量超过7000。省、市两会期间,她撰写的《这三年,看荆门高新区如何在干》在湖北日报、荆门日报以专版专题形式刊发,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公众号阅读量超过6000,今年一季度我区4项指标获得全市第一,她及时撰写评论员文章《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神鼓劲。

      二、新闻从业路上,她是蹈火的人

      她的笔下以经济新闻为主,她坚持学习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剖析热点经济现象,在剖析经济现象的过程中,她始终在学习,在思考,在成长。

      2021年疫情发生时,她在掇刀区白庙街道居住,最先实行封闭管理。她得到了荆门高新区外贸企业无法出货的消息,同时获悉市区领导正在协调走荆汉欧班列出货。8月14日晚上,她一边支持同为党员干部的丈夫下沉社区配合核酸采集工作,一边照顾年幼的小孩。小孩睡着后,连夜视频连线采访到凌晨,写成《疫情来袭疑无路 铁水联运又一村》,并配发短评,获得湖北新闻奖。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荆门高新区企业家王功华在新疆精河县创办工厂,她采写稿件《把工厂办到丝路要隘》;创客火遍全国时,她到荆门高新区驻点观察,采写《向孵化+创投演进》。在外贸强国建设背景下,她针对荆门B保中心获批采写《求得甘泉终解渴》。针对荆门海关机构升格,她连续采写《吹渡荆门关》《东风本无心 独与荆门便》。2021年,她与市主要领导连线,第一时间现场报道长城汽车即将下线第一台车的消息。

      三、新闻从业路上,她是共情的人

      2012年,当她接到掇刀区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报道选题时,选题已被中、省、市媒体报道过多次。她花了半个月,到社区调研,听河南的丁宏霞讲在荆门人户合一的故事,到首批湖北省公租房购买者何建刚家中喝茶,听四川籍民工陈金还讨薪的经历,目睹70岁石大爷用爱心卡积分换大米。白天在社区走、听、看,晚上脑子里回放一张张面孔,另辟蹊径,创新性完成稿件《再见了,我的“流年”》,用荆门人的口,讲述荆门人的情感,获得湖北新闻奖。

      针对市民关注的水污染,她写下“治水三部曲”,针对市民关注的集中供暖,她追问“暖冬何时驻我家?”,针对市民期盼的动车高铁,她追问“动车离荆门有多远?”,针对市民存疑的白条禽上市,她讲述童话故事“康康日记三则”,针对办事难,她发出呼声“请收起伪服务的微笑面具”,写成内参获得市主要领导批示,推动问题解决。那些街头巷尾的痛点,无不触发她的共情,让她感到活着的烟火气。

      当她坚守的新闻情怀与“高新人”的精神血脉碰撞,她将以有融乃强的创新思维传递“同期声”,以党媒姓党的铁肩担当唱响“主旋律”,以内容为王的实干定力践行“走转改”,以时不我待的奔跑雄姿拍好“纪录片”,不负青年志,不移新闻情!


相关阅读